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恨别① 杜甫 洛城②一别四千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洛城:洛阳。指安史之乱的叛军。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中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现出来。

B. 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地的情况。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边了。老江边字,悲凉沉郁。

C. 颈联中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诗人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

D. 尾联回应次句,抒写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倩。感情由欢快转为悲凉?

E. 诗人把个人的遭际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包含着浓郁的诗情,值得读者反复吟味。

18在这首诗中,诗人的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7BD

18四层含意:一写远离家乡,一别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二写草木变衰",“胡骑长驱五六年,恨战乱之久;三写兵戈阻绝,思家忆弟,恨骨肉分离;四写听到河阳连战告捷的喜讯,恨故园未收。

【解析】

17试题分析:B项,老江边字,悲凉沉郁;D项,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

18试题分析:注意结合诗中表情达意的具体词语一别”“胡骑长驱”“思家”“忆弟回答离家之远”“战乱之久”“骨肉分离”“故园未收等内容。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首歌中表情达意的具体词语一别”“胡骑长驱”“思家”“忆弟回答

相关题目

How many j____ have been invited to the competition?
How many j____ have been invited to the competition?
______ up from the book, I saw his eyes _______ on me in curiosity. A. To look
______ up from the book, I saw his eyes _______ on me in curiosity. A. To look;fixing                         B. Looking;fixed  C. To look;fixed            
某地方电台播放了一首当时的流行歌曲:“红卫兵,红卫兵
某地方电台播放了一首当时的流行歌曲:“红卫兵,红卫兵,革命的烈火燃在胸,阶级斗争风浪考验了我,路线斗争锻炼的心更红……”歌曲播放后开
下列措施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是 A.北宋派文臣任知州 
下列措施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是 A.北宋派文臣任知州                   B.唐设三省六部 C.北宋设二府三司                    
阅读《济南的冬天》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
阅读《济南的冬天》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哪里?   
右图表示细胞生命历程与个体生命活动的关系,下列有关说
右图表示细胞生命历程与个体生命活动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年个体不再发生①②的过程   B.幼年个体不会发生③的过程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你遗失感动了吗 何爱兰     (1)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你遗失感动了吗 何爱兰     (1)上课时,跟学生们谈起“感动”这个话题。我问:“感动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感动的本质和
成年青蛙的呼吸器官是( )   A.鳃B.肺C.肺和皮肤D.
成年青蛙的呼吸器官是( )   A.鳃B.肺C.肺和皮肤D.气管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