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 “短命建筑”现象令人不安 完工没几年就遭到拆除

实用类文本阅读

“短命建筑”现象令人不安

完工没几年就遭到拆除的建筑,现在被网民称为“短命建筑”。近年来,因旧城改造加快,各地频现“短命建筑”。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全国31个省(区、市)1182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3%的人确认身边存在“短命建筑”,其中24.2%的人表示“非常多”。55.5%的人认为“短命建筑”频现会让公众没有生活安全感和归属感。

(一)70.6%的人表示身边“最短命建筑”历时不过10年

调查显示,当被问到“你身边最短命的建筑是建成几年后被拆除的”时,70.6%的人选择“10年以下”,其中37.0%的人选择“5年以下”。

“北漂”5年了,刘晓蕾最大的感触是北京永远在建设中,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新建项目的工地,拆迁新闻也不绝于耳。而她的老家江西省的一个县级市,这两年也在不停地拆建,速度之快让她惊讶不已,同时也让她充满疑惑,“网上有人调侃‘China’就是‘拆哪’,是我们造不出高质量的建筑,还是因为城市化的需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短命建筑”出现不是因为缺乏施工技术或质量管理不到位,而是一些人的观念出现了问题。“由于地方很多领导的任期不到5年,而拆迁重建最容易看得到‘成绩’。”

乔新生指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为了扩大财政收入,发展地方经济,选择把房地产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建房子收效虽快,建成后就没利润了,所以只有缩短其寿命进行重建,才能不断获利。

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教师张磊认为,导致“短命建筑”大量出现的深层原因,是我国城市规划的价值观问题。“现在GDP俨然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标准。在此情况下,城市规划也就按照短期经济利益频繁变动。”

(二)“建筑频繁拆除会让我们的文化处于断裂状态”

开出租车的王师傅是个老北京人,他感叹北京城里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和胡同已所剩无几,到处是新建起来的高楼大厦。“以后的年轻人会不会以为北京城原本就是这样啊?政府可以拆迁,但也得有保护和继承,你看现在新盖的房子有几个带着咱们中国自己的建筑特色?”

张磊认为,频繁拆迁可能会破坏城市固有的邻里关系和社会网络,给民众生活和心理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而对于一些外来居民,由于建筑频繁更新,会导致他们能承受得起的住房单元数量减少,被迫迁移住址或重新寻找就业机会,从而增大了他们进入城市的成本。

“频繁拆迁会让一些人处于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焦虑状态,无法实现安居乐业,这还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乔新生指出,建筑频繁拆除会让我们的文化处于断裂状态,“香港人还可以去陆羽茶室喝茶,但是在上海,很多人也许只能去星巴克了,传统的东西难以为继。”

乔新生认为,频繁拆建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乔新生曾前往全国各地调研,他发现一些城市近郊的农民,也会难掩喜色地告诉他,自己花了几千元钱又盖了一间房,就等着拆迁拿补偿款了。

频繁拆迁会造成什么影响?调查中,66.5%的人首选“浪费社会财富”,其次是“城市规划近乎儿戏”(59.6%),另有55.5%的人认为,频繁拆迁会让公众失去生活安全感和归属感。仅8.0%的人认为“常变常新,有利于城市发展”。

(三)“很多地方政府和民众对城市形象的认识存在误区”

“有时地方政府拆迁的初衷是为了吸引投资,改善居民环境和营造城市新形象。”张磊发现,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和民众对城市形象的认识存在误区。事实上,旧建筑通过改造也可以具有吸引力,体现融合多元丈化的优美城市形象,不必非要拆迁重建。“在国内外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改造案例,比如将废弃的面粉车间改建成博物馆,把旧厂房改造为创意工作间等。”

张磊认为,建筑除了有投资和增值作用外,还应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服务。城市规划和建筑的拆建需要引入公众决策机制,减少个人决策的随意性和偶然性。

                                                 (选自《中国青年报》内容有删改)

12.请结合全文,分析“短命建筑”频频出现的原因是什么?(4分)

13.本文第(二)部分运用的引用和列数据的方法,各有什么作用?(5分)

14.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城市拆建中存在的问题,请结合文章做简要陈述。  (6分)

答案

12.①一些地方领导的“政绩”观念在作怪。②一些地方政府为扩大财政收入。③城市规划中的短视价值观(或想获得短期经济效益)④很多地方政府在营造城市形象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13.(1)引用不同人(包括专家)的说法,能全面真实地(1分)反映建筑频繁拆迁造成的危害(1分),具有说服力,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1分);

(2)采用列数据统计的方法,能科学准确地(1分)反映频繁拆迁造成的影响的总体情况(1分),更具有说服力。

14.(1)保留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建筑;(2)改造旧建筑,使其体现融合多元文化的优美城市形象,不必非要拆迁重建(3)新建筑应考虑投资和增值作用,还应考虑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需要。(4)城市规划和建筑的拆建应该引入公众决策机制,减少个人决策的随意性和偶然性。(答出1点得1分,2点得2分, 3点得4分, 4点得6分。)

【解析】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考生可通读全文,依据题干要求筛选出下列信息“由于地方很多领导的任期不到5年,而拆迁重建最容易看得到‘成绩’”“地方政府为了扩大财政收入……只有缩短其寿命进行重建,才能不断获利”“城市规划也就按照短期经济利益频繁变动”“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和民众对城市形象的认识存在误区”,然后再稍作归纳即可得到答案。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写作方法及其作用。从文段内容看,文章第(二)部分引用了王师傅、张磊、乔新生等人的话,他们有的是出租车司机,有的是专家,这样的引用会使社会各阶层的读者产生共鸣,会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列数据的作用就是使说明的事物更加科学准确,第(二)段采用这种方法正起到了这种作用。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解答时需要从文章内容出发,根据题干要求找出相关信息,然后归纳整理。“但也得有保护和继承,你看现在新盖的房子有几个带着咱们中国自己的建筑特色?”可总结出第一点;“旧建筑通过改造也可以具有吸引力,体现融合多元文化的优美城市形象,不必非要拆迁重建”可总结出第二点;“建筑除了有投资和增值作用外,还应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服务。城市规划和建筑的拆建需要引入公众决策机制,减少个人决策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可总结出第三、四点。

考点: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相关题目

铁磁流体广泛应用于天体物理、受控热核反应,既有固体的
铁磁流体广泛应用于天体物理、受控热核反应,既有固体的磁性,又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
(2011•常德)质量检测部门抽样检测出某品牌电器产品的次
(2011•常德)质量检测部门抽样检测出某品牌电器产品的次品率为5%,一位经销商现有这种产品1000件,估计其中次品有 件.
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
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
Kate worked late in the evening to finish her report ________ her boss could rea
Kate worked late in the evening to finish her report ________ her boss could read it the next morning. A.so that               B.because C.before                D.or
通常情况下气体能共存的是(    ) A.N2、O2          
通常情况下气体能共存的是(    ) A.N2、O2                B.NH3、HCl                  C.NO、O2              D.H2S、SO2
50多年来,虽然两岸尚未统一,但是大陆和台湾两岸同胞血浓
50多年来,虽然两岸尚未统一,但是大陆和台湾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也没有改变,下列史实有利于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是               
有a、b、c、d四种主族元素,已知a、b的阳离子和c、d的阴离子
有a、b、c、d四种主族元素,已知a、b的阳离子和c、d的阴离子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而且原子半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为。则四种元素核电
对于一定量的稀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变大
对于一定量的稀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变大时,分子热运动必然变得剧烈 B.保持压强不变时,分子热运动可能变得剧烈 C.压强变大时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