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鲁港① 柯茂谦② 十年回首付沾襟,断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鲁港①

柯茂谦②

十年回首付沾襟,断甲沉沙齿齿深。

可惜使船如使马,不闻声鼓但声金。

人歌鬼哭都堪泪,木落江空正独吟。

遗老萧条渐无语,酒旗越颭出芦林。

【注】

①鲁港:地名。1275年,南宋主力与元军在鲁港交战,宋军主帅贾似道听闻前线溃败,未见元军便 鸣金收兵,仓皇逃跑。鲁港之敗,宋军主力覆没,加速了南宋王朝的灭亡。

②柯茂谦:南宋遗民。

20.本诗由战场遗物“断甲”兴感,请结合前两联简要分析本诗表达的情感。

21.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尾联。

答案

20

①回首往事,虽历经十年,仍不免热泪沾襟。看到断裂的甲胄沉没在泥沙中,在河水冲 刷下都已凹陷成了一个个的深痕。逃跑的船如战马飞奔一样的迅速,战场上听不到进攻的战 鼓,只听到退却的锣声。

②表达了诗人对旧朝覆亡的深深悲痛之情,和对旧朝主帅贾似道不战而逃的愤恨 之情。

21

①尾联上句直抒胸臆,下句以景结情。

遗老萧条渐无语,一切都已成为历史,只留下我这个孤独凄凉的亡国遗民。此时此地,任何语言都是多余。直接写遗老孤臣亡国孤凄的哀痛。

酒旗颭颭出芦林,眼前一片黄茅白苇,只有几面酒旗在萧瑟秋风中飘拂,遗老孤臣的心境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解析】

试题分析:

20.诗先从鲁港之败给自己造成的巨大精神痛苦写起。虽已改朝换代,历经十年,回首往事,仍不免热泪沾襟。而又只能如此,可见痛苦而又无可奈何。如今凭吊当年战场,但见破碎的铠甲已半埋在水边沙际。“齿齿深”,谓这一片片断甲,经过十年大浪淘沙,已渐次沉陷沙中,四周泥沙在河水冲刷下都已凹陷成了一个个的深痕如齿痕然。这些深陷沙中的断甲,使人仿佛见到了当年士兵惨死的景象。这句用了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句意,而感情不同。杜诗是发思古之幽情,这句却表现了诗人深深的悲痛。三四句斥贾似道不战而逃的罪行。“使船如使马”极言船行之快,但冠以“可惜”二字,可知快船飞驰乃是逃窜。第四句,听不到进攻的战鼓,只听到退却的锣声,古时以鸣金作为收兵的信号,“金”,锣也。时贾似道见前军溃乱,未见元军即鸣金收兵,元军乘势进攻,遂致惨败。《南濠诗话》谓此“可惜使船如使马,不闻声鼓但声金”二句“悲惨激烈,读之可为流涕”,信然。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野老萧条渐无语,酒旗颭颭出芦林”,忠于大宋的遗民在元统治下已是越来越少,苟活者也不敢说话,只好躲入芦苇荡中的村酒店里借酒浇愁,以此景象对贾似道鲁港误国再次表示了强烈的谴责。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题目

If it           tomorrow, we      to climb mountains. A. doesn
If it           tomorrow, we      to climb mountains. A. doesn’t rain; go                 B. won’t rain; will go C. won’t rain; go              
测定三种细菌类型对氧的需要,让它们在三个不同的试管中
测定三种细菌类型对氧的需要,让它们在三个不同的试管中生长,图显示了细菌的生长层。哪个是细菌类型的正确分类(    )  只能在需氧培养基中
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K层电子
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K层电子为奇数的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K层电子数相等B.L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
那位退休工人建议我多喝开水。 The _________worker advised me to dri
那位退休工人建议我多喝开水。 The _________worker advised me to drink more ___________water.  
设圆C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过原点;②圆心在直线y = x上;
设圆C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过原点;②圆心在直线y = x上;③截y轴所得的弦长为4,则圆C的方程是            .
(8分)如图,矩形ABCD中,AB=1,BC=2,BC在x轴上,一次函数y=
(8分)如图,矩形ABCD中,AB=1,BC=2,BC在x轴上,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经过点A、C,并与y轴交于点E,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A.(1)点E的坐标是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
全面抗战爆发前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
全面抗战爆发前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