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

1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①蔡家亲:指表亲。

(1)明代谢榛《四溟诗话》云:“韦苏州(韦应物)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白居易)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请简要分析司空曙“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诗“优”在何处。(4分)

(2)简要分析此诗表达出的作者感情。(4分)

答案

 

(1)这三句诗都人树并写,以景衬情,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但司空曙的诗句写了夜雨、昏灯、黄叶树、白头人,形象更加具体鲜明,使读者感受更为真切。(4分,意思对即可)

(2)前四句抒写了处境困顿、年岁已老、孤独落寞之悲(2分);后四句悲中带喜,“愧”字表现了悲凉的心情,最后一联写见到知心亲友的喜出望外。(2分)(4分,只答出悲喜两种心情可得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比兴兼用,也是这首诗重要的艺术手法。“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不是单纯的比喻,而是进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来烘托气氛,特别富有诗味,成了著名的警句。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是颇为贴切的。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相似点在衰飒。这里,树作为环境中的景物,起了气氛烘托的作用,类似起兴。自从宋玉《九辩》提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风落叶,常常被用以塑造悲的气氛,“黄叶树”自然也烘托了悲的情绪。比兴兼用,所以特别富有艺术感染力。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云: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其实,三诗之妙,不只是善于状景物,而且还善于设喻。司空曙此诗颔联之所以为优,在于比韦应物、白居易诗多了雨景和昏灯这两层意思,虽然这两层并无“比”的作用,却大大加强了悲凉的气氛。“雨中”、“灯下”两句之妙,就在于运用了兴而兼比的艺术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首句是写作者悲凉的境遇: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写景抒情,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后两句写对表弟到来的感激,这是写“喜”,但喜中仍有悲。喜的是因为自己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自然喜出望外;但自己的处境不佳,又感到对不起亲人,所以仍感辛酸惭愧。全诗语言朴实,语调低沉悲切,真实感人。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题目

咸宁市某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四
咸宁市某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四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下图所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二面角D—AB—D1的大小为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二面角D—AB—D1的大小为    ▲     . 
 2009年,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施16个国家重
 2009年,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施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在信息、生物、环保等领域新建一批国家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中说:“上一代人经受的惨痛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中说:“上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文中所说的 “教训”主要是    A. 要注重社会主义民主与
计算(﹣20)+16的结果是( ) A.﹣4   B.4       C.﹣2
计算(﹣20)+16的结果是( ) A.﹣4   B.4       C.﹣2016     D.2016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反比例函数y= 与正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反比例函数y= 与正比例函数y=(b+c)x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可能是(    )
关于x的方程=1的解是正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关于x的方程=1的解是正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 
资料分析题 资料:20世纪50年代在婆罗洲的许多雅克人身患疟
资料分析题 资料:20世纪50年代在婆罗洲的许多雅克人身患疟疾,世界卫生组织采取了一种简单的 也是直接了当的解决方法:喷射DDT。蚊子死了,疟疾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