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王安石发动了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但并

北宋时期王安石发动了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但并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所以当时和后人对其变法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转自历史风云网

材料三(司马光说)“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四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

(2)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3)结合三四材料分析,司马光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

分析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持这种态度的真实意图。

答案

(1)商鞅:提高粮食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对工商业征收重税。王安石: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4分)

(2)商鞅:主张抑制商业的发展。原因:引导人民从事农业,发展小农经济,确立封建制度。(3分)

王安石:主张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原因:宋统治中期出现积贫局面,为增加政府收入,挽救封建统治。(3分)

(3)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4分)

(4)借用王安石变法阐述自己的变法思想。(2分)


解析:

相关题目

人最重要的意义,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
人最重要的意义,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    )A.糖类         B.二氧化碳             C.能量        
在长江三峡有一支漂流探险队乘橡皮船顺水漂下,以下说法
在长江三峡有一支漂流探险队乘橡皮船顺水漂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B.以船为
I hope____________  the job she's applied for(申请). A. she's going to g
I hope____________  the job she's applied for(申请). A. she's going to get                   B. she'll get     C. she is to get                    
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现有一蛋白质分子由2条
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现有一蛋白质分子由2条肽链组成,具有98个肽键.则此蛋白质的分子量接近()      A.11036        B. 12288 
图所示是甲、乙两个分裂的细胞(生物体为二倍体),下列有关
图所示是甲、乙两个分裂的细胞(生物体为二倍体),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是减数分裂图像,乙是有丝分裂图像 B.乙细胞所属动物的体细
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荆棘(jí)
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荆棘(jí)     燕(Yān)国      鄱(Pó)阳湖      日削(xuē)月割 B、 窈(yǎo)然    庐冢(zhǒng) 
x1>2且x2>2是x1+x2>4且x1·x2>4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x1>2且x2>2是x1+x2>4且x1·x2>4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已知函数 (1)若为奇函数,求的值; (2)若在上恒大于0,
已知函数 (1)若为奇函数,求的值; (2)若在上恒大于0,求的取值范围。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