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王安石发动了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但并

北宋时期王安石发动了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但并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所以当时和后人对其变法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转自历史风云网

材料三(司马光说)“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四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

(2)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3)结合三四材料分析,司马光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

分析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持这种态度的真实意图。

答案

(1)商鞅:提高粮食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对工商业征收重税。王安石: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4分)

(2)商鞅:主张抑制商业的发展。原因:引导人民从事农业,发展小农经济,确立封建制度。(3分)

王安石:主张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原因:宋统治中期出现积贫局面,为增加政府收入,挽救封建统治。(3分)

(3)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4分)

(4)借用王安石变法阐述自己的变法思想。(2分)


解析:

相关题目

世界的目光正在聚焦中国、聚焦上海。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世界的目光正在聚焦中国、聚焦上海。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全球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上海世博会在上海隆重上演。最终参展的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操作是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操作是                                         (    )     A. 胶头滴管用过后,平放在实验台上     B. 在
已知集合,,则M∩N等于(    ) A.(1,2)   B.(-2,1
已知集合,,则M∩N等于(    ) A.(1,2)   B.(-2,1)   C.     D.(-∞,2)
当皮肤某处划破流血时,能聚集到伤口部位进行止血、吞噬
当皮肤某处划破流血时,能聚集到伤口部位进行止血、吞噬病菌的血细胞分别是(   )。A、红细胞、血小板           B、白细胞、血小板C、白
More and more high-rise buildings have been built in big cities ________ space.
More and more high-rise buildings have been built in big cities ________ space. A. in search of        B. in place of             C for lack of          D. in memory o
把镁粉中混入的少量铝粉除去,应选用的试剂是 A.盐酸   
把镁粉中混入的少量铝粉除去,应选用的试剂是 A.盐酸          B.氯水           C.烧碱溶液               D.Na2CO3溶液
阅读《三峡》,完成6至9题。(16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
阅读《三峡》,完成6至9题。(16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
已知点A(-1,0)和圆C:(x-1)2+y2=16,动点B在圆C上运动,AB的垂直
已知点A(-1,0)和圆C:(x-1)2+y2=16,动点B在圆C上运动,AB的垂直平分线交CB于点P,那么点P的轨迹是 .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