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裴)子野字几原,生而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裴)子野字几原,生而母魏氏亡,为祖母殷氏所养。少好学,善属文,仕齐为江夏王行参军。梁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至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久之兼廷尉正,时三官①通署狱,子野尝不在,同僚辄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从坐免职。自此免黜久之,终无恨意。后为诸暨令,在县不行鞭罚,人有争者,示之以理,百姓称悦,合境无讼。初,子野曾祖松之,宋元嘉中受诏续修宋史,未成而卒,子野常欲继成先业。及齐永明末,沈约所撰《宋书》称“松之已后无闻焉”。子野更撰为《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多善,而云“戮淮南太守沈璞,以其不从义师故也”②。约惧,徒跣谢之,请两释焉。叹其述作曰:“吾弗逮也。”兰陵萧琛言其评论可与《过秦》、《王命》分路扬镳。于是吏部尚书徐勉言之于武帝③,以为著作郎。普通七年,大举北侵,敕子野为《移魏文》,受诏立成。武帝以其事体大,召尚书仆射徐勉、太子詹事周舍、鸿胪卿刘之遴、中书侍郎朱异集寿光殿以观之,时并叹服。武帝目子野曰:“其形虽弱,其文甚壮。”俄又敕为书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及五鼓,敕催令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乃奏,武帝深嘉焉。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靡丽,制多法古,与今文体异。或问其为文速者,子野答云:“人皆成于手,我独成于心。”子野在禁省④十余年,默静自守,未尝有所请谒。无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妻子恒苦饥寒,唯以教诲为本。末年深信释教,终身饭麦食蔬。中大通二年卒。赐谥贞子。

(节选自《南史·裴子野传》)

[注]①三官:南朝梁时廷尉设廷尉监、廷尉正、廷尉平三官,称廷尉三官。②沈璞,沈约父,因未及时响应宋孝武帝平叛,被处死罪,并罪及家人,沈约在《宋书》中对此事曲文掩饰。③武帝:梁武帝萧衍。④禁省:皇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仆射范云其至行,将表奏之。           嘉:赞许。

B、武帝子野曰:“其形虽弱,其文甚壮。”       目:眼睛。

C、子野为《移魏文》,受诏立成。              敕:皇帝命令。

D、子野起操笔,昧爽便就。                   徐: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人有争者,示之理。          B.松之已后无闻

申之孝悌之义。                于是余有叹

C.未为也。                    D.子野为文典速。

壮也,犹不如人。            蟹六跪二螯。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裴子野出色文才的一组是(  )

①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至行,将表奏之。

②其叙事评论多善。

③以为著作郎。

④敕子野为《移魏文》,受诏立成。

⑤徐起操笔,昧爽便就。

⑥唯以教诲为本。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裴子野在兼任廷尉正时,因名字被同僚签署,受牵连获罪免官,但他能淡然处之,

终无怨恨之意;出任诸暨县令,不乱用刑罚,深受百姓称颂和喜爱。

B、 裴子野继承曾祖父裴松之遗业,修完《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颇为中肯,不掩

饰史实,但兰陵萧琛却不以为然,认为他的史论无法和《过秦》、《王命》相提并论。

C、 裴子野为文既典雅又快速,其文与当时风行的文体不同,他所作的《移魏文》徐勉

等人深为叹服,武帝也称许其文气势豪壮。

D、 裴子野为人静默自守、安贫乐道,对家人不从物质上满足他们,唯以教诲为本,妻

室儿女长期苦于饥寒;晚年时,他深信佛教,素食至终。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约惧,徒跣谢之,请两释焉。叹其述作曰:“吾弗逮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问其为文速者,子野答云:“人皆成于手,我独成于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

2 C

3 D

4 B

 5

(1)沈约害怕了,赤着双脚到子野处道歉(谢罪),请求双方都摈弃(解除)仇怨。沈约赞叹子野的著作说:“我不及(他)啊!”

(2)有人问他写文章快速的原因,子野回答说:“别人的文章是用手写成的,唯独我的文章是用心写成的。”

 

 

 

1“目”是动词,看。因为“目”前有“武帝”后有“子野”,不难看出,前是主语,后面的就应是“目”的对象,而“目”作为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所以它此处要活用为动词,译为“看”。

2分别是代词,它,指文章;助词,处于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A介词,用。B句末语气助词,可不译。D连词,表并列关系。

3 ①言其品行;③是裴子野“出色文才”的结果,没有直接表现其“出色文才”;⑥言其对后代的教育。

4 兰陵萧琛对裴子野的论著持赞许态度,“分路扬镳”此处比喻双方才力相当,不分高下。

 

参考译文:

裴子野字几原,出生时母亲魏氏就亡故了,被祖母殷氏抚养。他年少时喜欢学习,善写文章,出仕齐任江夏王行参军。梁武帝天监初年,尚书仆射范云赞许他极好的品行,将要上表举荐他,恰因范云去世而没有结果。过了一段时间,他兼任廷尉正,此时,廷尉三官共同签署一项管理监狱的法令,子野曾不在场,同僚就自作主张地将他名字签上,上奏后皇帝不同意,子野也受牵连获罪免官。从这次免除后,长期没有官职,但他始终没有怨恨之意。后来,他出任诸暨县令,在任期间,不乱用刑罚,老百姓发生争执,就给他们讲明道理,因而深得百姓的称颂和喜爱,辖境之内没有官司诉讼。先前,子野曾祖父裴松之,宋元嘉年间受皇帝之命续修宋史,没有完成就去世了,子野常想继续完成祖先遗业。到了齐武帝永明末年,沈约在他修撰的《宋书》中声称“松之以下,裴氏家族就再也没出过什么人才了”。子野接着修完《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颇为中肯,《宋略》记载“宋孝武帝杀淮南太守沈璞,是因他不响应讨逆义师。”沈约读后害怕了,赤着双脚到子野处谢罪,请求双方都摈弃仇怨。沈约赞叹子野的著作说:“我不及他啊。”兰陵萧琛评价子野书中的史论,认为与贾谊的《过秦论》、班彪的《王命论》不分高下。于是吏部尚书徐勉将他的情况上奏梁武帝,任命他为著作郎。梁武帝普通七年,大举北伐,武帝命子野作《移魏文》,受诏之后,一挥而就。武帝因为此事关系重大,召来尚书仆射徐勉、太子詹事周舍、鸿胪卿刘之遴、中书侍郎朱异在寿光殿汇集,共同观看文稿,当时都一并叹服。武帝看着子野说:“他的外表虽然单薄瘦弱,他的文章却气势豪壮。”接着又令子野作文晓喻魏相元叉。当夜受命,子野认为可以等到第二天早晨才上奏,就没有动笔。到了五更时分,皇上下诏催子野快速奏上。子野这才慢慢起身,提笔为文,拂晓时就已写成。上奏之后,武帝深为赞许。子野写文章既典雅又神速,不尚靡绮骈丽,文体效法古人,与当时风行的文体不同。有人问他写文章快速的原因,子野回答说:“别人的文章是用手写成的,唯独我的文章是用心写成的。”子野在皇宫十多年,沉静寡欲以自守,对皇上不曾有过什么要求。没有住房,就借了两亩官家之地,修了几间茅屋,妻室儿女长期苦于饥寒,子野唯以教诲为本,(而不从物质上满足他们)晚年深信佛教,终身吃麦饭素菜。于梁武帝中大通二年去世,皇帝赠谥号贞子。

 

 

相关题目

在机械波中A.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B.相邻质点
在机械波中A.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B.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C.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的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必定落后
下列材料来自2006年5月衢州有关媒体的真实报道:有关部门进
下列材料来自2006年5月衢州有关媒体的真实报道:有关部门进行民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方法是:在全市内采用等距抽样,抽取32个小区,共960户,每户
两个物体质量关系为m1=4m2,它们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素相同
两个物体质量关系为m1=4m2,它们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素相同,求以下两种情况下,它们的最大滑行之比s1:s2。(1)初动能相同时,s1:s2=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有( )物质实验目的实验操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有( )物质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CO2中含有少量CO除杂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MnO2和KCl的混合物分离溶解、过滤、蒸发;滤渣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产者所固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是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
读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A处是著名的_________所在地,这
读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A处是著名的_________所在地,这里的工业以_________为先导,集中了近千家_________,是典型的_________密集型工业区,其产品输
2009年11月25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经济发动机”  迪拜
2009年11月25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经济发动机”  迪拜世界公司宣布将延期偿还近600亿美元的债务,消息一经传出立即震撼全球金融市场。26日,
读“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
读“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14—15题。 具体地区年生产量(万吨)可载人口量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公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