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下面的消息压缩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 近20年,环渤海

把下面的消息压缩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

近20年,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跨越发展。但是,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对生存环境的保护。有关专家呼吁: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有效遏制污染,10年后,渤海将变成第二个“死海”。

据环保专家介绍,目前,整个渤海水体中,一种和多种污染物超过一类水质标准的面积占总面积50%。渤海的一些海域海底泥中,重金属竟超过国家 标准的2000倍。这些污染物源源不断地侵袭着渤海日益脆弱的机体。海洋专家心情沉重地说,渤海环境污染已到了临界点,如此下去,10年后渤海将成为地球上第二个“死海”。到那时,即使不再向渤海排进一滴污水,单靠其自然与外界交换恢复生态,至少要用200年时间,而沉积在海底的污染物将存在几百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环境污染已到临界点,渤海将成为第二个死海。

 

此种题型提供的材料一般是新闻稿,在考查考生筛选和概括信息能力的同时,又考查考生有关新闻的知识。

要写好一句话新闻(狭义上就是消息),必须明确“消息”的定义,消息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的迅速及时的简短报道。因此拟写一句话新闻的特殊原则是必须包括时间,人物(有关部门)和事件,还要兼顾其他因素。可以针对试题提供的不同类型的新闻材料选择不同的模式来拟定:

(1)将来时的主观性新闻稿

模式:何时何地何人(即指具体的人,也泛指部门、单位、集团、组织等等)为何目的将做何事。(解决五个“何”,具体根据试题提供的材料来决定取舍)

(2)过去时的主观性新闻稿

模式:何时何地何人(即指具体的人,也泛指部门、单位、集团、组织等等)做了何事有何意义或影响。(解决五个“何”,具体根据试题提供的材料来决定取舍)

(3)过去时的客观性新闻稿(高考试题中还未出现,如报道地质灾害)

模式:何时何地发生何事造成何影响(一般是不好的),何人(即指具体的人,也泛指部门、单位、集团、组织等等)为消除何影响采取何措施有何效果。(解决六个“何”,具体根据试题提供的材料来决定取舍)

相关题目

下图为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甲、乙、丙代表物质,a、b、c
下图为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甲、乙、丙代表物质,a、b、c、d、e代表运输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b可分别表示细胞对K离子、
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在风和日丽的春日出游时曾经写了
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在风和日丽的春日出游时曾经写了一首诗,如图所示,诗中“云与我俱东”所选取的参考系是: A.船          B.云 C.
你热爱读书吗?请写出一句与读书有关的名言、格言等。要
你热爱读书吗?请写出一句与读书有关的名言、格言等。要求端正、整洁。(3分)
互联网上报道,目前世界上有近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这里
互联网上报道,目前世界上有近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是指( ) A.铁元素            B.铁单质 C.四氧化三铁               
1832年议会改革的发生与结果说明了什么原理?
1832年议会改革的发生与结果说明了什么原理?
如图,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和3m的三个木块,其中
如图,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和3m的三个木块,其中质量为2m和3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T.现用水平拉力F拉
下列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恐吓(hè)承载(zài
下列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恐吓(hè)承载(zài)陨(sǔn)落 露出马脚(lòu)B.参差(cī) 栖息(qī)鲁莽(mǎnɡ) 不能自已(yǐ)C.晕圈(yùn) 脊背(j
“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
“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的花朵与果实。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