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为了测定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他用测速仪研究木块在

某同学为了测定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他用测速仪研究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装置如图甲所示。他使木块以初速度v0=4m/s的速度沿倾角的斜面上滑,紧接着下滑至出发点,并同时开始记录数据,结果电脑只绘出了木块从开始上滑至最高点的v-t图线如图乙所示。g10m/s2。求:

1)(2分)上滑过程中的加速度的大小a1       

2)(3分)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5分)木块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v

答案

【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2 C2

【答案解析】 (18m/s2;(20.35;(3v=2m/s.解析:(1)由题图乙可知,木块经0.5s滑至最高点

上滑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上滑过程中:                              

代入数据得                                      

3)下滑的距离等于上滑的距离:
x= =1m   
下滑摩擦力方向变为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得:
下滑过程中:mgsinθ-μmgcosθ=ma2
解得:a2gsinθ
μgcosθ10×0.35×10× =2m/s2
下滑至出发点的速度大小为:v=联立解得:v=2m/s  

【思路点拨】(1)由v-t图象可以求出上滑过程的加速度.(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到摩擦因数.
3)由运动学可得上滑距离,上下距离相等,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下滑的加速度,再由运动学可得下滑至出发点的速度.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地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联合求解

相关题目

如图①是长方形纸带,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②,再沿BF折叠成
如图①是长方形纸带,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②,再沿BF折叠成图③. (1)若∠DEF=200,则图③中∠CFE度数是多少?     (2)若∠DEF=α,把图③中∠CFE用
Our team ______ the home team and won the game, which inspired us a lot. A. won
Our team ______ the home team and won the game, which inspired us a lot. A. won       B. hit         C. defeated    D. struck
读下图,回答问题。(30分) (1)A区域著名的渔场是        
读下图,回答问题。(30分) (1)A区域著名的渔场是             ,请分析其形成原因。(10分) (2)B湖泊名称是           ,形成原因是      
已知在坐标平面内有一点,若,那么点的位置在(     ) A
已知在坐标平面内有一点,若,那么点的位置在(     ) A.原点           B.轴上          C.轴上          D.坐标轴上
数学考试中,李敏同学得90分以上分数的概率是0.25,那么其概率
数学考试中,李敏同学得90分以上分数的概率是0.25,那么其概率的意义是指_________.
下图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
下图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对20世纪5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    )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         B.两
下面说法得体的一项是(       )。   A、对残疾人同学
下面说法得体的一项是(       )。   A、对残疾人同学说:“你虽然残废了,但并不影响你努力成才。”   B、探望病人时说:“不要紧,得病不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