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有泪水的牲口 (1)我离开马坊好多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有泪水的牲口

(1)我离开马坊好多年了。我熟悉的那些人,尽管有一大群已经回到土里去了,但在土上继续活着劳动的人,还是大多数。而我熟悉的那些牲口,连影子都找不到了,全部消失在村子的记忆里。如果硬要追问,有些细心的人,会指着他们家的一盘并绳,说这是那些牲口的皮做的。

(2)这就是一头牲口的命运。

(3)它们挺着那么巨大的骨架,在大地上驾车运送过多少东西,拉犁耕种过多少土地,这是谁也说不出的。等它们被繁重的活路磨到老死后,它们包裹过太多力气的皮,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继续显示着牲口一身的柔性和韧性。

(4)在马坊人的记忆里,都有一根鞭子的阴影。那是用死后的牲口的皮拧成的,是用抽打活着的牲口的。有一种高角鞭子,是赶大车、碾场的人用的。一根细软的竹子,系一根细软的皮绳,稍子是马的鬃毛。这种鞭子,摔在空中是一串炸响,落在地上起一阵土雾。它在挥鞭人手中爆发出的力量,常常使牲口细软的皮毛上,隆起一道血痕。一村人中,有几个鞭法很好,我们也就常常围上去,听他们讲述在赶车的路上,或在碾麦的场里,一鞭子挥下去,牲口的耳朵是怎样被撕裂的。那些撕心裂肺的痛,不会说语的牲口,用自己的皮肉承受着。

(5)我在那时就有一种感觉:农业绝对不是一首田园牧歌。

(6)我们从大地上要获得一把粮食,就要付出皮肉之苦。

(7)这样的苦,既出在人的身上,也出在牲口的身上。

(8)还有一种牛皮鞭子,很短的,从手里摔出去,也就几尺远,刚好能打着犁地的牛的头。我是用这样的鞭子,打过村上的几头牛的。那是在犁地的时候,由于我喊出的吆喝,不通牛的习惯,牛总是踏不到畔子上,犁出的地歪歪扭扭,被背着手走过的队长彦英骂了几句。我心里很窝火,就用手里的牛皮鞭子,狠劲地抽打着那头黄牛。

(9)牛不会出声骂我,牛转过头看我。我突然发现,牛的眼窝里是噙满泪水的。在这以前,我只知道人的眼窝里,常常会流出泪水,压根就没想过,这些从心底里涌出的东西,牛也像人一样拥有着。

(10)我那时忍受着许多委屈。想到这些,我一摸自己睁着的眼,里面全是泪水。我想那头牛的泪水,就是我的泪水,我不敢在白天的劳动中流,只能在一个人的夜晚里,这样悄悄地流。

(11)我由自身知道,有泪水的牲口,是有悲伤的牲口。

(12)我从此在劳动的前后或间隙,都要在牲口的眼睛上摸一摸,让它的长流不止的泪水,能浸润一下我的手心。因为在夜晚,我知道自己无处抓摸的手心里,还有我白天摸到的,牲口的泪水。

(13)我在想这些有泪水的牲口,哪那么大的力气?

(14)我清楚地记得,村里那高大的脬子牛如何把深陷泥地的装满一车玉米的大车吃力挪动的。在它的嘴唇前,有一个金黄色的玉米棒子在晃动。挤在激动的人群中,盯着这头有泪的牲口的眼睛,我想为了生存,一头牛和一个人是一样的,生命中的高贵和屈辱,是同时存在着的。

(15)这头牛后是怎么死的?死时一村人怎么用土埋葬它的?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它面对金黄色的玉米棒子,眼里也是有泪水的。现在,我最想知道的,就是这些有泪水的牲口,身上怎么有那么大的力量?

(16)我想到了它们的胃。

(17)这是属于田园的胃。这是属于农业的胃。这是属于乡村的胃。

(18)这样的胃,在一头牲口的身体里,为了聚集劳动所需要的力量,日夜不停地蠕动着。这样的胃里,装着一座山的颜色,装着一座山的力量。而你真正看清它,就是一把青草。这样的胃是疼痛的,因为我看过,村上人从一头牛的胃里,用吸铁石吸出了那么多的铁丝和铁钉。那时,我觉得自己的胃也很痛,我知道有泪水的牲口也是为自己的胃,而无言地流着泪的。

(19)我也在诗里写到:“而活在一地的青草里/我在马坊的原野上/看见的牲口,没一匹不拉着木犁或楼耙/深入土地的心脏,把一身骨架/山一样耸立起。不要说青草在野/也不要说青草贫贱,在牲口毛色/发亮的身上,我看见乡村/正一寸一寸地生长。”事实上,我们和一头牲口,和一株庄稼,和一棵草木一样,都在乡村里生长。

(20)只是要记住,我们更和有泪水的牲口一样,也是在自己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在乡村里生长的。(节选自《第五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文中多次写到牲口的流泪,让我们不仅感受到一个牲口的痛苦生长,而且更感受到在乡村中成长的人也一样充满艰辛与悲苦。

B.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回忆了马坊中的那些牲口以及与这些牲口有关的经历和故事。

C.文中描写了听鞭法好的人讲述鞭打牲口的情形,在撕心裂肺的疼痛中表达了作者对挥鞭人鞭打牲口这一行为的强烈谴责。

D.文章第3段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田园到乡村,层层深入地揭示了牲口在乡村中的重要作用,表达了对牲口的赞美之情。

E.本文视角独特,以“流泪的牲口”观照人在乡村中“成长的艰难”,在字里行间中饱含着真切的生命体悟和沉痛的乡土情怀。

9.“牲口”为什么流泪?联系全文,分条概括。(6分)

10.结合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请简要阐释第(14)段“生命中的高贵和屈辱,是同时存在着的”一句的含意。(2分)

(2)文中第19段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1.作者为什么说“农业绝对不是一首田园牧歌”?联系文章内容,结合现实生活或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

8.CD

9.(6分)①因无端遭受责打,“委屈”地流泪。②为了生存,“屈辱”地流泪。③为了积聚劳动力量,忍受粗劣的食物,“无言”地流泪。(答对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0.(l)(2分)生命本身不卑贱,是珍贵的,有尊严的,平等的,但是为了生存,又不得不忍受生命的苦痛和磨难。(语意相近即可)(2)(4分)①借诗句形象凝练地表现牲口在生活中的艰辛,抒发了对牲口顽强生长的赞美。②使文章内容深进一层,表明生命虽充满苦难,但也要顽强地生长。(答对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1.答案示例:作者认为,农业并非田园诗中所描绘的那样,充满着宁静与平和,而是充满艰难与苦痛。(2分)正如文中的那些“牲口”一样,它们为了生存,忍受屈辱,眼里总是“噙满泪水”;它们为了生存,忍受疼痛,胃里总会存留“铁丝和铁钉”。牲口如此,人更是如此,因为我们要从大地上获得一把粮食,就要付出皮肉之苦。(2分)个人理解略。(2分)

(准确理解句子含义,2分;结合文章内容合理阐述,2分;能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或者阅读体验分析,2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文章的主题、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C项“表达了作者对挥鞭人鞭打牲口这一行为的强烈谴责”理解不正确;D项,“层层深入地揭示了……重要作用”理解不正确,“排比”错误。所以选CD。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从文中找到“牲口”流泪的语段,然后联系上下文,找到答题区间,例如第4、第9段、10段、11段、12段,然后根据语段提示筛选出来概括即可。“我心里很窝火,就用手里的牛皮鞭子,狠劲地抽打着那头黄牛。”“有一个金黄色的玉米棒子在晃动。挤在激动的人群中,盯着这头有泪的牲口的眼睛,我想为了生存,一头牛和一个人是一样的,生命中的高贵和屈辱,是同时存在着的。”“为了聚集劳动所需要的力量,日夜不停地蠕动着”可综合起来概括作答。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10.

试题分析:第一问考查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可联系上文“挤在激动的人群中,盯着这头有泪的牲口的眼睛,我想为了生存,一头牛和一个人是一样的”从牲口与人一样,为了生存,又不得不忍受生命的苦痛和磨难这个角度作答。第二问考查的引用诗句在文中的作用,此题可结合着合引用诗句的一般性作用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分析作答。引用诗句自然是为了赞美牛的顽强生长,自然深化了主题,面对苦难,要顽强的生长。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此题,要先理解“农业绝对不是一首田园牧歌”在文中的含义,然后结合着文章主旨,联系生活现实来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田园意味着宁静与和平,“绝对不是”表明了农业充满了艰难与困苦。由此可联想到人正如牲口一样,为了生存,总要付出艰辛与泪水。故答题时,要围绕牲口、人生存的艰难等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相关题目

指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四种辐射中的  
指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四种辐射中的               A.A       B.B       C.C       D.D  
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
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
等质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的盐酸反应时,产
等质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的盐酸反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过
建筑群仿照北京故宫,主体是潮汕典型民居风格,被称为“
建筑群仿照北京故宫,主体是潮汕典型民居风格,被称为“岭南第一侨宅”的是A.秦牧故居         B.红亭          C.华侨公园        D
实验室做乙醛和银氨溶液反应的实验时: (1)为产生光亮的银
实验室做乙醛和银氨溶液反应的实验时: (1)为产生光亮的银镜,试管应先用___________溶液煮沸,倒掉溶液后再用清水将试管冲洗干净。(2)配制银氨溶液
My tooth hurts. I’ll have no choice but         tomorrow.   A. to h
My tooth hurts. I’ll have no choice but         tomorrow.   A. to have my bad tooth pull     B. have my bad tooth pulled    C. have my bad tooth pull        D. to have my bad t
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
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管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 ) A.文化大&#x
对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
对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一氧化碳在空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