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荀子和韩非子均坚持人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荀子和韩非子均坚持人性是人“好利”的自然属性,但在人性“好利”的评价方面,二者却分道扬镳,荀子对“好利”做出了“恶”的价值判断,而韩非子只是对“好利”进行事实描述,不做价值评价。

荀子的人性论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出发点,他把人的自然欲求看作人性,“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并将这种欲求归纳为“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同时,荀子对其社会危害做了详细描述:“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荀子·性恶》)在荀子看来,人的好利之心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导致争斗与社会动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恶”。由此,基于儒家道德主义的立场,荀子将人“好利”的本性与伦理道德对立起来,最终对人性做了“恶”的价值判断,“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韩非子继承了荀子以利欲为人之本性的观点,认为“好利恶害”是人的普遍本性,因此,物欲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是人们思考问题和行动的原点。但是,与荀子直接将人性的“好利恶害”界定为“恶”不同,韩非子没有把“善”与“恶”纳入人性讨论的范围。对于人“好利恶害”的本能需要,韩非子突破了性善、性恶的分析框架,以一种自然主义的笔触对人性作事实描述,不作道德评价,既不以之为恶,也不以之为善,表现出价值中立的立场。

基于人性的变与不变,荀子与韩非子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性处理方式。

荀子提出“逆性”的观点,主张对人性加以改造,“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要通过“礼义”、“法度”,对人的自利本性进行“正之”、“导之”。在人性由恶向善的“逆性”的过程中,荀子特别强调人为即“伪”的作用,他提出了“化性起伪”的观点,即通过后天的道德教化、道德修养与践行,实现对人性的改造,达到弃恶入善的目的。

面对不变的人性,韩非子提出了“顺性因情”的主张。既然人性自利是人的自然本性,又无法通过教化得以改变,那么就只能接受自利本性的事实存在,并让其顺着人的本性自然发展。进行赏罚、制定政策、严肃法纪必须以人的自利本性为依据,要因循它,而不是否定它、改变它。

荀韩二人对人性的阐释都是着眼于为他们的治国理念寻找最有力的人性论支持。荀子在性恶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礼治”的治国体系,而韩非子则在性私论基础上找到了“法治”的治国之路。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5.下列关于人性“好利”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荀韩均坚持人性是人“好利”的自然属性,但两人在对人性“好利”的评价方面却有着明显的差异,荀子做出的是价值判断,而韩非子只进行了事实描述。

B.荀子主张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是基于儒家道德主义的立场,将人“好利”的本性与伦理道德对立起来对人性作的价值判断。

C.韩非子认为“好利恶害”是人的普遍本性,主张物欲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这种观点是人们思考问题和行动的原点。

D.韩非子以一种中立的态度分析人“好利恶害”的本能需要,既不以之为恶,也不以之为善,这是以一种自然主义的笔触对人性作事实描述。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荀子认为人性是可以改变的,主张通过 “礼义”、“法度”,对人性加以改造,这是一种将人性由恶向善引导的“逆性”观点。

B.韩非子在分析人性的时候,突破了性善、性恶的分析框架,没有把“善”与“恶”纳入人性讨论的范围,因此他对人性的认识也就更加客观。

C.在人性处理方式上,荀子与韩非子基于人性的变与不变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韩非子认为,人性是无法通过教化得以改变的。

D.韩非子“顺性因情”的主张,强调接受自利本性的事实存在,并让其顺着人的本性自然发展,而不是否定它、改变它。

7.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荀子和韩非子的人性论展开具体分析的?请简要回答。(3分)

答案

5.C

6.B

7.文章以荀子和韩非子的人性论为写作中心,分别从价值判断和人性处理方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3分)

【解析】

5.

试题分析:“这种观点是人们思考问题和行动的原点”错。解答此类题时要逐项与原文比较,比较时一定要细致。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试题分析:“因此他对人性的认识也就更加客观”无中生有。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仔细比较、分析。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根据第三段最后“以一种自然主义的笔触对人性作事实描述,不作道德评价,既不以之为恶,也不以之为善,表现出价值中立的立场”与第四段“基于人性的变与不变,荀子与韩非子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性处理方式”就可概括出。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然后再筛选、整合重要信息。表述时句子一定要规范。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相关题目

I broke my relationship with John because he always found _____ with me.    A.
I broke my relationship with John because he always found _____ with me.    A. error    B. mistake    C. fault    D. failure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B.电压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B.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C.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D.电路两端只要有电压就一定有电流
19世纪中叶,当人们还未发现珠峰是最高峰的时候,珠峰已经
19世纪中叶,当人们还未发现珠峰是最高峰的时候,珠峰已经作为世界之巅屹立于蓝色星球上。这说明物质( ) A.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B.能为我们的
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
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的。这就会 ①导致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  ②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鱼翅是中国传统奢侈品之一,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鱼翅是中国传统奢侈品之一,在利润驱使下,鱼翅贸易导致每年有大约7300万头鲨鱼惨遭捕杀,过渡捕捞严重破坏海洋的
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排序正确
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由补山亭登四百余阶,即可达。 ②寺院依山而造,嵌于千峰碧翠之中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x=10,则输出y的值为_______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x=10,则输出y的值为________.
下列自然科学成就中,其影响远远超越其学科范围,扩展到
下列自然科学成就中,其影响远远超越其学科范围,扩展到社会思想领域,并对中国近代救亡运动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 A.经典力学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