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荀子和韩非子均坚持人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荀子和韩非子均坚持人性是人“好利”的自然属性,但在人性“好利”的评价方面,二者却分道扬镳,荀子对“好利”做出了“恶”的价值判断,而韩非子只是对“好利”进行事实描述,不做价值评价。

荀子的人性论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出发点,他把人的自然欲求看作人性,“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并将这种欲求归纳为“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同时,荀子对其社会危害做了详细描述:“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荀子·性恶》)在荀子看来,人的好利之心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导致争斗与社会动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恶”。由此,基于儒家道德主义的立场,荀子将人“好利”的本性与伦理道德对立起来,最终对人性做了“恶”的价值判断,“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韩非子继承了荀子以利欲为人之本性的观点,认为“好利恶害”是人的普遍本性,因此,物欲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是人们思考问题和行动的原点。但是,与荀子直接将人性的“好利恶害”界定为“恶”不同,韩非子没有把“善”与“恶”纳入人性讨论的范围。对于人“好利恶害”的本能需要,韩非子突破了性善、性恶的分析框架,以一种自然主义的笔触对人性作事实描述,不作道德评价,既不以之为恶,也不以之为善,表现出价值中立的立场。

基于人性的变与不变,荀子与韩非子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性处理方式。

荀子提出“逆性”的观点,主张对人性加以改造,“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要通过“礼义”、“法度”,对人的自利本性进行“正之”、“导之”。在人性由恶向善的“逆性”的过程中,荀子特别强调人为即“伪”的作用,他提出了“化性起伪”的观点,即通过后天的道德教化、道德修养与践行,实现对人性的改造,达到弃恶入善的目的。

面对不变的人性,韩非子提出了“顺性因情”的主张。既然人性自利是人的自然本性,又无法通过教化得以改变,那么就只能接受自利本性的事实存在,并让其顺着人的本性自然发展。进行赏罚、制定政策、严肃法纪必须以人的自利本性为依据,要因循它,而不是否定它、改变它。

荀韩二人对人性的阐释都是着眼于为他们的治国理念寻找最有力的人性论支持。荀子在性恶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礼治”的治国体系,而韩非子则在性私论基础上找到了“法治”的治国之路。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5.下列关于人性“好利”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荀韩均坚持人性是人“好利”的自然属性,但两人在对人性“好利”的评价方面却有着明显的差异,荀子做出的是价值判断,而韩非子只进行了事实描述。

B.荀子主张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是基于儒家道德主义的立场,将人“好利”的本性与伦理道德对立起来对人性作的价值判断。

C.韩非子认为“好利恶害”是人的普遍本性,主张物欲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这种观点是人们思考问题和行动的原点。

D.韩非子以一种中立的态度分析人“好利恶害”的本能需要,既不以之为恶,也不以之为善,这是以一种自然主义的笔触对人性作事实描述。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荀子认为人性是可以改变的,主张通过 “礼义”、“法度”,对人性加以改造,这是一种将人性由恶向善引导的“逆性”观点。

B.韩非子在分析人性的时候,突破了性善、性恶的分析框架,没有把“善”与“恶”纳入人性讨论的范围,因此他对人性的认识也就更加客观。

C.在人性处理方式上,荀子与韩非子基于人性的变与不变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韩非子认为,人性是无法通过教化得以改变的。

D.韩非子“顺性因情”的主张,强调接受自利本性的事实存在,并让其顺着人的本性自然发展,而不是否定它、改变它。

7.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荀子和韩非子的人性论展开具体分析的?请简要回答。(3分)

答案

5.C

6.B

7.文章以荀子和韩非子的人性论为写作中心,分别从价值判断和人性处理方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3分)

【解析】

5.

试题分析:“这种观点是人们思考问题和行动的原点”错。解答此类题时要逐项与原文比较,比较时一定要细致。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试题分析:“因此他对人性的认识也就更加客观”无中生有。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仔细比较、分析。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根据第三段最后“以一种自然主义的笔触对人性作事实描述,不作道德评价,既不以之为恶,也不以之为善,表现出价值中立的立场”与第四段“基于人性的变与不变,荀子与韩非子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性处理方式”就可概括出。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然后再筛选、整合重要信息。表述时句子一定要规范。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相关题目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人民……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人民……因有关法律和权利的一些共同的协定以及参与互利行动的愿望而结合在一起”。近代启蒙思
回答Ⅰ、Ⅱ小题: Ⅰ.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
回答Ⅰ、Ⅱ小题: Ⅰ.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3组并分别调整到不同温度
求经过点A(2,1),且与直线2x+y-10=0垂直的直线l的方程. 
求经过点A(2,1),且与直线2x+y-10=0垂直的直线l的方程.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小题。 月①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小题。 月① 杜甫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的确,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的确,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
1.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________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countries
1.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________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2.Every means  ________ tried, but in vain. 3.Not only my sister but also I  ________ good at paint
根据所学的细胞分裂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研究蛙生活
根据所学的细胞分裂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研究蛙生活史时发现,蛙的一个生活史中发生的细胞分裂方式 有 。若右图表示成蛙某部位细胞分裂的
班级里组织登楼比赛活动,比一比谁登楼的功率大。为此,
班级里组织登楼比赛活动,比一比谁登楼的功率大。为此,在活动中必须测量的物理有:                 ,                   ,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