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见下表)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0—15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宋、元

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

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儿解析几何

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进化论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至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实录》)

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4)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

(1)变化:从世界领先转为(到)落后(4分)

差异:中国:古代(典)科技;西方:近代科技.(各2分,4分)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2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 技进步开辟了道路;(2分)人文主义(或文艺复兴)(2分)和理性主义精神(或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推动了近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2分)

(3)君主专制维系腐朽制度;(2分)重农抑商(2分)、闭关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2分)自然经济不能提供近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2分)文化专制政策(2分)(或崇尚理学、八股取士等)禁锢人的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科技发展。

(4)评分说明:围绕生产力发展,政治经济变革、思想解放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等任一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赋分。(2分)


解析:

相关题目

综合性学习(5分)衢州市“牵手文明、共建和谐”文明礼仪
综合性学习(5分)衢州市“牵手文明、共建和谐”文明礼仪传递活动全面启动。学校是传播文明礼仪的重要阵地,作为一名中学生,有义务积极参与这
(2011广西梧州,18,分)如下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
(2011广西梧州,18,分)如下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ABC进行循环往复的轴对称或中心对称变换,若原来点A坐标是(a,b),则经过第2011次变换
下列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相符合的是(    )    A.硫在空
下列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相符合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铁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B.第三周期元
将4 mol金属Al全部转化为Al(OH)3,过程中共消耗HCl a mol、NaOH b mo
将4 mol金属Al全部转化为Al(OH)3,过程中共消耗HCl a mol、NaOH b mol,则a+b最小值为 A.4            B.6             C.8           D.16
硫酸铵在强热条件下分解产生SO2、NH3、N2和H2O,反应中生成的
硫酸铵在强热条件下分解产生SO2、NH3、N2和H2O,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3             B.2∶3          
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世界有两大地震
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世界有两大地震带,我国临近其中一条 ②.所有地震的发生都与地质构造有关 ③.目前人类难以防止地震的发
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知识回答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问题
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知识回答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问题: (1)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是NO以及燃料燃烧不完全所产生的CO,它们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大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