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工业上用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或者氧化钠在空气中加热,可制得过

12工业上用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或者氧化钠在空气中加热,可制得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乐乐同学为了研究Na2O2CO2的反应,设计了如下图实验:两个中间用干燥管连接的针筒,干燥管中盛有淡黄色固体Na2O2,并用玻璃纤维(不与其它物质反应)固定。其中一个针筒中充有100mL干燥的CO2,将CO2气体通过Na2O2粉末缓缓推入另一针筒中,反复数次后,干燥管的温度明显升高,冷却至反应开始时的温度和压强后,针筒中剩余的气体维持在50mL,进一步实验证明该气体为纯净物(X),并且能使余烬木条复燃;认真观察发现干燥管中Na2O2表面有一部分固体变为白色物质(Y)。


友情小帖:在同温同压下任何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例如:同温同压下1L氢气所含有的氢气分子数与1L氧气所含的氧气分子数相同。

1)请你帮乐乐同学分析:X气体是            (写化学式);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 Na2O+ b CO2=== c X + d Y (其中abcd为系数),则b c=   :  

2)乐乐同学猜测白色物质Y可能是Na2CO3,请你帮乐乐同学用实验验证他的猜想。(要求:写出实验方案)

3)欢欢同学在参与该实验设计时,想用棉花代替玻璃纤维固定Na2O2固体,你是否支持他的做法?并说明理由。

4)物质性质决定用途,请你根据Na2O2CO2的反应的性质推测它的一项重要用途。

答案

(1) O2  2:1 

(2)①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水看是否溶解,若不溶解则一定不是Na2CO3,若溶解,再取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或CaCl2溶液或CaOH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白色物质是Na2CO3。②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HCl溶液,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是否变浑,若变浑则该白色物质是Na2CO3。(方案合理即可给分,

3)不支持,Na2O2CO2反应放出大量热,使棉花达到其着火点,并容器内产生大量氧气使棉花燃烧。

4)在密闭环境中提供氧气。如潜水艇中、宇宙飞船中的供氧剂。

相关题目

With more forest ______, huge quantities of good earth ____ each year. A. being
With more forest ______, huge quantities of good earth ____ each year. A. being destroyed; are being washed away  B. destroyed; is being washed away   C. to be destroyed; are washing away  D. d
某个小朋友生活的地区气候终年寒冷,阳光斜射得厉害,他
某个小朋友生活的地区气候终年寒冷,阳光斜射得厉害,他所在的地区是       A.北温带                B.热带                    C
设a1=2,数列{1+2an}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则a6等于(    )A.31.5  
设a1=2,数列{1+2an}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则a6等于(    )A.31.5                B.160                C.79.5                D.159.5
 He’ll send us a message as soon as he _______ in Sichuan.  A.is arriving
 He’ll send us a message as soon as he _______ in Sichuan.  A.is arriving    B. will arrive    C. arrived     D. arrives
(20分)如图所示,MN为3m宽的小沟,M点左侧1m处有一5m高的平
(20分)如图所示,MN为3m宽的小沟,M点左侧1m处有一5m高的平台与半径为1.25m的1/4圆弧底部相切,平台表面与圆轨道都光滑,一质量为3kg的B球静止在平台
深圳是全国首个可以刷手机坐地铁乘公交的城市,移动互联
深圳是全国首个可以刷手机坐地铁乘公交的城市,移动互联网正在向生产生活领域深度渗透,移动互联新服务为人们生活带来切切实实的便利。移动互
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
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
对气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对气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        B、气体交换的“窗口”C、是由一对半月形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