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小组同学在加热二氧化锰样品时,发现有气泡产生(如图所示)

化学小组同学在加热二氧化锰样品时,发现有气泡产生(如图所示),于是他们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1)对气体成分的探究:加热二氧化锰样品,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试管口,木条熄灭.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的气体是  

(2)对气体来源的探究:

【假设1】甲同学认为:该气体来自于试管中的空气,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假设不成立

实验步骤及现象

结论

假设不成立.

【假设2】乙同学认为:二氧化锰样品中可能混有炭粉,炭粉发生反应生成了该气体.他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其中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A中反应是否完全,B中的试剂是  ,实验中观察到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他又用氮气代替空气(氮气不参与该实验中的任何反应),重复上述实验,发现D处澄清的石灰水也变浑浊.

【结论】通过乙同学的实验证明,二氧化锰中混有炭粉,炭粉与  反应产生了这种气体.

答案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来考虑;

(2)利用空气来做一个对比实验;根据图二的思路可知先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干扰,再验证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可知气体是二氧化碳;

(2)加热空的试管,另一端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说明气体不是来自于空气;

图二中A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B是验证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净;如果D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乙同学的假设成立,从而得到炭粉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

(2)【假设1】试管中不放二氧化锰(或空试管),按图一装置进行加热,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不变浑浊.

【假设2】澄清石灰水;

【结论】二氧化锰

【点评】此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其实验的设计思路是进行对比实验,解题时只要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结合对比实验的结论就能对问题进行正确的解答;

 

相关题目

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和Na2SO4,若要得到纯净的NaCl
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和Na2SO4,若要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有如下实验操作:①加入过量Na2CO3溶液、②加入过量NaOH溶液、③加入过量BaCl2溶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
对这副书法作品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字体错落有致,收
对这副书法作品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字体错落有致,收放有度,线条奔放,笔力雄健。 B.大气磅礴,汪洋恣肆,酣畅淋漓。 C.起笔为行书,收笔为
(10分)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取溴苯并探究该反应的
(10分)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取溴苯并探究该反应的类型。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江苏省徐州市2010届高三考前检测试题(历史).doc   无内容
江苏省徐州市2010届高三考前检测试题(历史).doc   无内容
(10分) 氢气球重10N,空气对它的浮力为16N,用绳拴住,由
(10分) 氢气球重10N,空气对它的浮力为16N,用绳拴住,由于受水平风力作用,绳子的拉力与竖直方向成300角,则(1)绳子拉力的大小为多少?(2)水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A.李鸿章—洋务运动              B.魏源—
已知:还原性HSO3¯>I¯,氧化性IO3¯> I2 。在含3 mol NaHSO3的
已知:还原性HSO3¯>I¯,氧化性IO3¯> I2 。在含3 mol 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IO3 溶液。加入KIO3和析出I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