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一种不同于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侵害他人生命权、身体权的新型的暴力行为。就形态而言,它多局限于舆论范围,主要以言语攻击、形象恶搞、隐私披露等形式呈现,并具有以下特征:(1)主体的不确定性。基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网络空间往往聚集着非组织化、陌生化的群体,因此,在多主体参与的网络暴力事件中,一般很难确定具体行为主体。(2)过程的易操作性。随着“复制”、“粘贴”等网络信息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任何掌握网络技术的行为主体都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数字化形式实施网络暴力。(3)后果的实在性和难控性。网络暴力以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益为行为客体,其后果都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性,并往往导致非虚拟性的后果。同时,由于网络的交互性和即时性等特点,网络信息传播极具流动性、扩散性,其影响范围一般难以被人们所掌控。

网络暴力的产生,根源于多种风险的交叠和共振。一方面,在互联网上,既有基于职业、籍贯等联系纽带而形成的地缘、业缘群体,更有基于生活娱乐、资源共享等个体偏好而形成的趣缘群体。他们借助网络交互空间(QQBlog),可以随性发出自己的声音,犹如置身于一个个众声喧嚣的“网络广场”。同时,互联网本身繁杂难辨的海量信息强化了网络受众的风险感知度,加之信息内容的易编辑性以及信息散播的可操控性,网络信息质量往往参差不齐,真伪难辨。另一方面,当下中国网络暴力的频发,其背后大都潜藏着“仇富”“仇官”的社会心态。经济社会“重效率而轻公平”的脱序式发展,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加剧了社会认同的分化。致使社会情绪不断郁积并涌向网络空间。再加上商业化运作模式的普遍嵌入,催生了数量庞大的“网络推手”,他们以广告收入为经济来源,以“点击为王”作营销规则,通过制造噱头、吸引眼球、积聚声势等进行舆论操控。对他们而言,“网络暴力”往往就是“网络暴利”。

另外,网民群体突出表现出年轻化的特点。青少年由于心理品性尚未成熟,社会辨认和自我控制能力较低,而且,传统中国是个伦理本位的社会,对弱者的同情往往占据社会舆论的制高点;而在青年网民身上,则体现为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侠义情结,他们以“道德审判”为武器,以伸张正义为目标,渴望获得充满认同的“网络回音”,又常常游走在暴力与正义之间。一旦嫉妒、怨恨与公愤等在网络上无序宣泄,网络空间就处于“多数人的暴政”之下。

应对网络暴力,釜底抽薪之策便是通过减少风险交叠频率,以散化风险。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以技术创新规避网络技术风险仍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社会转型风险是网络暴力产生的现实根源,我们应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网民自主参与的多元化治理结构加以应对。

7、下列关于“网络暴力”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暴力以当事人的人格权益为行为客体,其后果都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性,并往往带来实质性损害。

B.随着网络信息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暴力成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数字化形式实施的行为。

C.由于网络空间具有开放性、匿名性等特点,因此,网络暴力事件目前还无法确定具体的行为主体。

D.网络暴力的行为主体一般难以被人们所掌控,这是由网络交往的交互性和即时性等特点决定的。

8、下列对网络暴力产生根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交互空间如同喧嚣的“网络广场”, 网络信息海量繁杂,内容易编辑,散播可操控,质量参差不齐,真伪难辨,多种风险的交叠与共振成为催生网络暴力的根源。

B.大量的“网络推手”为获取更多的广告收入,通过制造噱头、吸引眼球、积聚声势等进行舆论操控,成为网络暴力的助燃剂。

C.“仇富”、“仇官”的社会心态使社会情绪不断郁积,加剧了社会认同的分化,成为网络暴力现象在中国频发的现实动因。

D.网民群体年轻化的特点和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侠义情结。使他们常常游走在暴力与正义之间,是催生网络暴力的重要因素。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互联网上,基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网络空间里聚集着的往往是呈非组织化、陌生化特点的群体。

B.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网民自主参与的多元化治理结构,是规避网络技术风险,应对网络暴力现象的最有效的措施。

C.网络空间的言语攻击、形象恶搞、隐私披露等都属于舆论范围,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侵害他人生命权、身体权的新型的暴力行为,不会直接对他人的生命权、身体权构成侵害。

D.面对质量参差不齐、真伪难辨的网络信息,年轻化的网民群体很可能成为信息风险的接受者,同时也可能成为信息风险的传播者。

答案

7A【解析】B项,不是“任何人”,而是“任何掌握网络技术的人”。C项,不是“无法确定”,而是“一般很难确定”。 D项,“一般难以被人们所掌控”的不是“行为主体”,而是传播极具流动性、扩散性的“网络信息”。

8C【解析】颠倒了逻辑关系。原因应该是经济社会“重效率而轻公平”的脱序式发展,出现了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加剧了社会认同的分化,致使社会情绪不断郁积。

9B【解析】“最有效”太绝对,规避网络技术风险主要靠的应该是“技术创新”。

相关题目

甲物质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
甲物质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25 ℃、1 atm下,等体积的N2O与C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25 ℃、1 atm下,等体积的N2O与CO2分子中所含电子数相等B.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目的SO2与H2O的质量相等C.常温下,等物质的量浓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请一定别忘记诗歌!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请一定别忘记诗歌!诗是会飞的,会把你带向神秘、自由和解放的语境,带向语言乌托邦。诗,表达着语言的最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下列表述符合法制精神的是 ①“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②“
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传递途径是                 
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传递途径是                                         ①突触小体   ②突触间隙   ③突触后膜     ④轴突A
设求证:
设求证:
一光滑大圆球固定在地上,O点为其球心,一根轻细绳跨在圆
一光滑大圆球固定在地上,O点为其球心,一根轻细绳跨在圆球上,绳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和m2的小球(小球半径忽略不计),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
与如图所示的三视图对应的几何体是(    )  
与如图所示的三视图对应的几何体是(    )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