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1918年,Lewis提出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

(10分)1918年,Lewis提出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反应,只有少数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能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之为有效碰撞。

(1)图I是HI分解反应中HI分子之间的几种碰撞示意图,其中属于有效碰撞的是    (选填“A”、“B”或“C”);

(2)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图Ⅱ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图中为1molNO2与1molCO的反应)

(3)过渡态理论认为,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的原因是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对大多数反应而言主要是通过改变过渡态而导致有效碰撞所需要的能量发生变化。

①在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     (填“是”或“否”),原因是                      。

②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        ,E2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请在图Ⅱ中作出NO2和CO反应时使用催化剂而使反应速率加快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答案

(1)C    (2)  NO2(g)+CO(g)=NO(g)+CO2(g)  △H=-234kJ·mol1

(3)① 否     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途径,而物质的始态与终态未变,反应热不变

②变小   变小

解析:(1)C中有产物氢气及碘蒸气的生成

(2)由图可知 △H=-234kJ·mol-1

(3)加入催化剂,只是减小活化能,但起始状态并不改变,具体见图

 

相关题目

 -- How long ______ you __________England , Sue ?  -- Since two years ago.
 -- How long ______ you __________England , Sue ?  -- Since two years ago.     A. have, been to    B. have , gone to   C. have , been in   D. have , moved to
研究人员只以某种植物种子饲喂三只年龄、生理状态相同的
研究人员只以某种植物种子饲喂三只年龄、生理状态相同的同种实验鼠,一个月之后,测定实验鼠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结果甲
参照示例,从历史名人中任选两个,根据示例仿写两个句子
参照示例,从历史名人中任选两个,根据示例仿写两个句子。  示例:孔子  一代圣贤,在纷乱纠杂的学派潮流中,仍认清人生的真谛,独尊仁义。
分解因式 x5+x+1;
分解因式 x5+x+1;
下列图像表示Al3+与AlO2-物质的量变化的曲线,实线表示Al3+,
下列图像表示Al3+与AlO2-物质的量变化的曲线,实线表示Al3+,虚线表示AlO2-,其中正确的是  
若集合M=,P={y|y=},那么M∩P= .
若集合M=,P={y|y=},那么M∩P= .
若函数是偶函数,则的递减区间是            ;
若函数是偶函数,则的递减区间是            ;
从全球看,大范围毛毛雨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区是 A.低纬度、
从全球看,大范围毛毛雨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区是 A.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B.中纬度、低海拔地区 C.高纬度、高海拔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