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水调歌头
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1.对词中语句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 )
A.上阕中的“一何”是“多么”的意思。诗人用“瑶草”来赞颂桃花源中的优美高雅;用“一何碧”来赞美武陵溪的勃勃生机。
B.“浩气”形容正大刚直的精神;“虹霓”即彩虹,这里比喻美好的前景。全句的意思是说,我凭着自己的光明磊落一定会有一个亮丽的前程。
C.下阕中的“谪仙”指的是李白;“白螺杯”则比喻喝酒。诗人用“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来比喻自己缺少知音,感到异常寂寞和孤独。
D.“不为朱唇丹脸”表明了诗人的志趣。“朱唇丹脸”表面上说的是女子,实际是指权贵。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水调歌头》作于诗人被贬之时。“诗言志”,因而词人借春游武陵溪,“欲穿花寻路”,隐晦含蓄地抒写了自己的胸臆。
B.词篇从早晨起笔,到“明月逐人归”收笔,写了一天中游桃花源的情景。在武陵和桃花源上寄托了自己的审美倾向。
C.上阕写了诗人仕宦途中的矛盾心情:既想“直入白云深处”,又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既想追求“灵芝仙草”,却又发出疑问:“长啸亦何为?”
D.词人黄庭坚与秦观同时代,在词作上,世人将其并称为“黄秦”。其实,审视这首《水调歌头》的风格,却窥见不到婉约派的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