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究竟该有什么文化符号①举国瞩目的“两会”尚未召开,一个关

纸币究竟该有什么文化符号

  举国瞩目的“两会”尚未召开,一个关于“钱”的“轰动性的建议”便提前出炉。据企业家、慈善家陈光标表示,他将在旁听今年“两会”时建议人民币改版,在其上印《道德经》《弟子规》《论语》等名篇名言,使人们记住传统文化的精髓。建议传出,拍手称快、直呼“雷人”、讽刺挖苦等各种声音不绝于耳。

  无论合适与否,该建议体现出的社会责任与包含的文化期望不应否定。面对当下社会许多领域出现道德失范、价值失落等种种“社会病”,从传统文化精神中寻找力量不啻为治疗“社会病”的一剂妙药。这种责任与文化的自觉意识难能可贵。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中介工具,而其中作为主币的纸币,更是经济社会中与人最为息息相关的特殊商品,几乎无人不与之接触,因此利用纸币流通性强和覆盖面广等特点,开发文化和教育功能,其合理性不言而喻,效果亦不可估量,对拓宽传统文化传播途径也不无启发。况且,国际上也不乏此类先例。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 ,比利时的“团结就是力量”,尼泊尔的“祖国比天堂还宝贵”,安道尔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新西兰的“永远正直”等,各种名言警句出现于10余个国家纸币上的事实也说明,利用这一重要介质传播文化、教育人民并非建议者的奇思异想。

  然而,纸币除了具有货币功能,更是多侧面地反映一国历史文化的横断面,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与价值诉求。正如世界上80 %的纸币印有伟人头像,其文化含意远远大于高识别与易仿伪作用。纸币中沉淀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几乎成为民族微缩版文明史、编年史、文化史。其所蕴含的深层内涵又岂是几个名篇、几句缄言所能尽显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即便一张张人民币上印满了金玉良言,有限的字句又如何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于对其精神的领会,而非形式的拘泥,否则,即便人人将有限的名言佳句烂熟于胸,文化精神也许依然相去甚远。

更何况,纸币不仅是文化载体,更是一件艺术品。正像中国山水画,也许无笔墨处正是妙境。今天的人民币中,无论是三潭印月、桂林山水、布达拉宫、泰山、长江三峡这些点缀中国大江南北的风景建筑典型,还是兰花、月季花、荷花和菊花这些具有特殊意味的传统审美意象,壮阔恢弘、气节高雅、品格留芳等民族传统文化品质尽在其中。“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表现方式,正体现了我们民族含蓄内敛的文化特质。如今若将这无限情怀囿于有限的字句中,非要以连篇累牍的显性文字来覆盖隐性文化元素,岂非舍本逐末、画蛇添足?

                                                             (有删改)

16.改动第③段画直线句,使句子中没有“不”字却表达相同意思。(2分)

                                                

17. 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入下面括号中(3分)

陈光标认为纸币作为特殊商品具有(     )、(     )的特点,所以提出在人民币上印名篇名言。

A.流通性强   B. 中介工具   C. 文化功能   D.覆盖面广   E.教育功能 

18.以下语句可以作为第        段的论据,理由是                                 

                                                                        5分)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我国货币从原始贝币到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方孔钱,演变到出现第一张纸币“交子”,直至发展到第五套人民币。

19.阅读全文可知,作者认为陈光标提议的价值在于                                

但也表明了不赞同这一提议的理由,认为陈光标的提议                              

                                                                       6分)

20.文章第段作者肯定了在纸币上印名言,第段却又认为在人民币上印名篇名言是舍本求末、画蛇添足。阅读全文后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案

16. 2分)几乎所有人都与之接触

17. 3分,答对一空得2分,两空都对得3分)A   D     

18. 5,前一空2分,后一空3分)第④段

后一空题旨:考查对论据内涵的理解能力

考查合理分析论据与观点关系的能力

后一空3分评分参考:能体会该语句体现出的历史久远的内涵,能准确找到该论据所论证的观点。

     该句话表明我国纸币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而更形象地证明了纸币能反映一国历史文化的横断面。

     该论据表明我国货币具有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几乎成为民族微缩版文明史、编年史、文化史,能够更好地证明纸币能反映一国历史文化的横断面,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与价值诉求。

后一空2分评分参考:能体会该语句体现出的历史久远的内涵,但没能准确找到该论据所论证的观点。没能准确表述该语句的内涵,但能准确找到该论据所论证的观点。

     该论据表明我国货币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能更有力地证明第④段的内容。

     表明人民币的历史悠久,从而更形象地证明了纸币能反映一国历史文化的横断面。

后一空1分评分标准:仅能体会该语句体现出的历史久远的内涵。

※ 表明我国使用纸币最早。

19. 6分,每空2分) 体现社会责任与文化期望/社会责任与文化的自觉意识    拘泥于形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于对其精神的领会  忽视了(无视)本民族含蓄内敛的文化特质

20. 4分)题旨:考查梳理行文思路的能力

考查筛选、提炼信息并形成诠释的能力

4分评分参考:能准确分析第③、⑤两段的论证指向,厘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第③段例举各国在纸币上印名言,用以证明陈光标的提议并非异想天开,是有据可循的;第⑤段的观点是,在人民币上印名言是用显性文字掩盖隐性文化,并不可取,否定了陈光标提议。

     第③段的内容表明在纸币上印名言利用了纸币本身具有的特点,是可行的;第⑤段特指人民币,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是含蓄内敛,因此在纸币上印名言不合适。两段所指对象不同。

     第③段强调纸币可以是传播文化的载体;第⑤段强调人民币不仅是文化载体,更是艺术品。

2分评分参考:能准确分析第③、⑤两段的论证指向,但对两段内容间的内在联系缺乏分析。

※ 第③段证明在纸币上印名人名言是有先例的,第⑤段论证在人民币上印名片名言并不可取。

1分评分参考:能准确概括⑤段的论证指向。

     ③段例举各国用以证明纸币可以作为重要的介质传播文化,教育人民;第⑤段表明如今的人民币上虽然“不着一字”却也能够“尽得风流”,没必要再印名言了。

     各种名言警句出现于10余个国家钞票上的事实也说明,利用这一重要介质传播文化、教育人民并非建议者的奇思异想。

相关题目

当b<0时,化简=_________。
当b<0时,化简=_________。
右图是某趣味实验装置图,挤压胶头滴管后,可观察到气球
右图是某趣味实验装置图,挤压胶头滴管后,可观察到气球胀大的现象。请分析其原因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It’s dangerous over there.      
                  !It’s dangerous over there.         A. Look over B. Look at   C. Look out              D. Look up
 We all feel it is Jack as well as his wife that ________for their son’s  b
 We all feel it is Jack as well as his wife that ________for their son’s  bad performance at school. A. are to blame    B. is to be blamed    C. are to be blamed     D. is to blame
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16分)⑴                   
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16分)⑴                         ⑵ ⑶                   ⑷
A、B、C三位同学需要对一袋小麦种子进行发芽率测定,他们
A、B、C三位同学需要对一袋小麦种子进行发芽率测定,他们运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同时做了测定小麦发芽率的实验。A同学为了避免浪费,取了五粒小麦种
由如图可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海拔50米   
由如图可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海拔50米      B.丙地的绝对高度200米 C.丙地海拔150米    D.甲乙的相对高度100米
生产、生活离不开各种化学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生产、生活离不开各种化学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和淡水 B.潜水艇在紧急情况下可用过氧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