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翰林院与翰林邸永君①翰林院自出现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翰林院与翰林

邸永君

①翰林院自出现便与科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发轫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是教育制度和选举制度相结合的产物。此制尽管有其种种欠缺与不足,而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却不失为一项较为公正的选才制度。科举制度给无数栖身社会下层的民间士子带来了出头的希望,为其扶摇直上提供了可靠的阶梯。历代王朝统治者则藉此网罗到大批知识精英,既提高了统治效能,巩固了统治,也消弭了民间可能孕育的躁动与不满,在延长王朝寿命、缓解统治危机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②在科举制的发展过程中,翰林院逐渐成为文化层次最高的官僚机构。自唐代创翰林学士草诏并应奉文字之责后,靠科举而晋升者的比例逐渐增加。宋代,科举制度与翰林院制度接轨。至明代,翰林院成为外朝官署,并规定一甲进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制,状元授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编修(正七品);还创立庶吉士制度。所谓庶吉士,就是在新科进士中再行选拔,以《尚书・立政》篇中所云“庶常吉士”之简称名之,在院学习三年后再试,合格者留院,称留馆,余者外委为他官。但因曾就学于翰林院,世人对不能留馆之庶吉士也以翰林视之。自此,“非进士不入翰林”。而自明太祖废丞相之后,成祖设内阁,置大学士,与丞相相类。大学士均出自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翰林院成为培育高级文官的摇篮和涵养高层次学者的场所。

③清代科举,沿袭一甲进士直入翰林之成法,二三甲进士则通过考选庶吉士才得入翰林,称为朝考。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合格者由皇帝亲笔勾定,称“钦点翰林”。为了防止冒滥现象,还在会试与殿试间增设复试,复试合格者方准参加殿试。另外,对已经跻身翰林者,创立大考制度加以监督和激励。制度之严格、措施之细密可见一斑。

④前人阐述明清科举制度,多囿于成说,只谈秀才、举人、进士三级结构,以考中进士为科举制度的终结。其实,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由进士馆选而庶常,庶常而留馆,加之清朝特创的翰林大考、考差,无不是科举制度的延伸和发展,悄然又于三级结构之上多出一个层次――翰林。所以明清科举制度实为四级人才结构。

(选自2008年《百科知识》第11期)

1.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对“翰林院与翰林”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翰林院是随着科举制的发展而逐渐成为文化层次最高的官僚机构。

B.明代规定一甲进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制,自此,开始了“非进士不入翰林”时代。

C.翰林是明清科举制度的人才结构中最高级别的。

D.在新科进士中再行选拔的庶吉士,要在翰林院学习三年后再考试,考试合格者被称为翰林,不合格者不能称之为翰林。

2.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隋朝,是在教育制度和选举制度相结合的情况下产生的,也是在当时条件下一项公正的选才制度。

B.科举制度既给社会下层的民间士子进入统治阶层提供了可靠的阶梯,又让统治者提高了统治效能,巩固了统治。

C.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就创立了“非翰林不入内阁”制度,翰林院也就成为培育高级文官的摇篮和涵养高层次学者的场所。

D.清代,所有的进士只有通过考选庶吉士才得入翰林,这无疑是一大进步。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举制度既为统治者选拔了大量的知识精英,又消弭了民间可能孕育的躁动与不满,可谓一箭双雕。

B.在明代,只要先考上进士,再进入翰林院学习,成为翰林之后就能进入内阁。

C.在清代,考中进士后,就可以参加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朝考,合格者由皇帝亲笔勾定,称“钦点翰林”。

D.科举制度不止秀才、举人、进士三级结构,也不是以考中进士为科举制度的终结,而是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四级结构,考中翰林才是科举制度的终结。

答案

1D(只要在翰林院学习过的翰林就被称为翰林)。

2BA.以偏概全,文中只是说“较为公正”;C.弄错对象,“非翰林不入内阁”制度应是在明成祖设立内阁后才形成的;D.混淆范围,不是所有进士,应是二三甲进士)。

3AB.弄错条件,应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应把“只要……就能”改为“只有……才可能”;C.还要参加复试,只有复试合格者才能参加朝考;D.明清以前的科举制度是三级结构,并不是所有的科举制度都如此)。

相关题目

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熔点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
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熔点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  O2 、I2、Hg               B   CO2、NaCl、KCl、SiC  HF、HCl、HBr             D  
南京警方曾发布消息称,他们破获一起网上造谣案,抓获造
南京警方曾发布消息称,他们破获一起网上造谣案,抓获造谣者孙某并进行了相应处罚。公安机关对造谣人员进行处罚表明(   ) ①公民在网络虚拟世界
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
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
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
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A.前提是统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下 B.两种制度长期并存,但地位不
氟化氢气体能以(HF)n形式存在,已知氟化氢气体中存在下面的
氟化氢气体能以(HF)n形式存在,已知氟化氢气体中存在下面的平衡:      H3F33HF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H2F22HF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下列
小王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和同学租了一辆小轿车到郊外旅
小王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和同学租了一辆小轿车到郊外旅游,既过了一把车瘾,又放松了心情。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王和同学合租一辆小轿车,属
云南省昭通市某村举行村委会委员换届选举,经过几天的选
云南省昭通市某村举行村委会委员换届选举,经过几天的选举,全村符合选举条件的2000多名村民亲自投票选出13位候选人中的6位作为村委会委员。该村
能够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 A.淀粉酶         
能够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