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常用来比喻人们依据实际需要,对事物作出调整、变通。

“弹性”常用来比喻人们依据实际需要,对事物作出调整、变通。

世间万物都在发展变化,我们常常处在一个不确定的变化中。为适应变化的情况,人是要有弹性的,从身体到心灵,都要有弹性。身体,它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弹性越来越小;但是,心智的弹性可以越来越大。

你有这方面的经历和体会吗?请以“心灵的弹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  ②立意自定;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近期以来,大蒜和绿豆的市场价格离奇攀升,网民戏称为“
近期以来,大蒜和绿豆的市场价格离奇攀升,网民戏称为“蒜你狠”、“豆你玩”.以绿豆为例,5月上旬某市绿豆的市场价已达16元/千克.市政府决定
如图,已知在Rt中,,点在上,,, ,求的长.
如图,已知在Rt中,,点在上,,, ,求的长.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4000kg的汽车在过半径R=10m的拱形桥桥顶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4000kg的汽车在过半径R=10m的拱形桥桥顶时的速度为V=5m/s.汽车可视为质点。求:此时它对桥顶压力的大小为多少?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句是(   )           A.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个个伶牙俐齿,说起话来如
“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九月筑场圃,
“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禾麻菽麦”,这段材料表明西周时期(    )A.西周奴隶和农民终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的法律文献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的法律文献是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今年“3·5”,某报社做了一次关于“什么是新时代的雷锋
 今年“3·5”,某报社做了一次关于“什么是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的调查,在A、B、C、D四个单位回收的问卷数依次成等差数列,共回收1000份,因报道
I’m sure that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ill benefit _______taking exercise ever
I’m sure that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ill benefit _______taking exercise every day, which is ______ great benefit ____ their health.    A.by; of; at       B.from; of; to      C.from;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