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流派,三者间的关系经历了漫长演变。

材料一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韩愈《原道》

材料二   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 ……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遂至于无可奈何。是果不可去邪?盖亦未知其方也。……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此自然之势也。

——欧阳修《本论》

材料三   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

——朱熹《答陈卫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7分)

2)材料二中,欧阳修是如何看待佛、儒关系的?(4分)

3)材料三中,朱熹对佛学持何种态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答案

15分)

1)分别指:儒家在秦代遭焚书之祸,汉初黄老之学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发展,冲击儒学地位;(3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出现三教合一的潮流,儒学失去原有的统治地位。佛、道两家吸收儒学,也讲“仁义道德”。(4分)

2)欧阳修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化大有危害,儒学远胜于佛学;只要光大儒学,最终能够战胜佛教。(4分)

3)朱熹认为佛学也有合理的地方,但不能指导实际,因此不如儒学;朱熹吸收佛学的部分内容,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推动了儒学的复兴。(4分)

相关题目

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Fe2+、Cl-、Br-、I-(忽略水的电离)
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Fe2+、Cl-、Br-、I-(忽略水的电离),其中Cl-、Br-、I-的个数比为2∶3∶4,向该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Cl-和Br-的个数比为3∶1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图书体裁,记录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图书体裁,记录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和家族重要人物事迹,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这一体裁的出现与发展与下列哪一制度
.已知是方程x-ky=1的解,那么k=_______.
.已知是方程x-ky=1的解,那么k=_______.
求证: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 已知
求证: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 已知:∉α 求证:过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β∥α
已知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满足: ,则(    ) A.   
已知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满足: ,则(    ) A.     B.     C.     D.
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3cm和1cm,高为6cm.如果用一根细线
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3cm和1cm,高为6cm.如果用一根细线从点A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点B,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__________cm.
萧军曾经是萧红生活中的爱人,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劳燕
萧军曾经是萧红生活中的爱人,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劳燕分飞。假如有一天,落寞的萧军约请萧红见面,请你代替心灵受伤的萧红拟写一纸50字左右婉
C
C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