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对月思故山   朱熹 沉沉新秋夜,

阅读下列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对月思故山   朱熹

沉沉新秋夜,凉月满荆扉。

露泫①凝余彩,川明澄素晖。

中林竹树映,疏星河汉稀。

此夕情无限,故园何日归。

①泫:晶莹的样子。

16.颈联中的“稀”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17.尾联中的“情”包括哪些?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6.“稀”是“稀少”的意思。(1分)用一“稀”字,一方面表现了月明之夜星星显得稀少的夜空特点(2分),另一方面借星星的稀少衬托自己的孤苦无依。(2分)

17.)①羁旅思乡之愁。(1分)诗人通过沉夜、凉月、泫露、素晖、疏星等意象营造了凄清、寂寥的意境,衬托了自己的羁旅思乡之情。尾联直接表现了自己思乡却不知归期的无奈痛苦之情。(2分)②对秋夜美景的喜爱之情。(1分)初秋深沉夜色中,冰凉的月光浸满柴扉,露珠泫然欲滴凝结着月色的余光,远处的山川被明亮清澈的月光笼罩,林中的青竹与月亮相映衬,天上银河数点疏星,这般清冷的新秋夜景也令诗人陶醉。(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首思乡诗。初秋夜色深沉,冰凉的月光浸满旧木门窗,露珠泫然欲滴凝结着月色的余光,远处的山川被明亮清澈的月光笼罩,林中的青竹与月亮相映衬,天上银河只有数点疏星,这一夜啊我愁思无限,何时我才能回归故乡亲人的怀抱呀!第1小题考景语分析,一切景语皆情语,“稀”是“稀少”的意思。既是景语:表现了月明之夜星星显得稀少的夜空特点;又是情语:借星星的稀少衬托自己的孤苦无依。两点结合即为答案。第2小题考情感探究:既有羁旅思乡之愁,也有故乡对秋夜美景的喜爱之情。答题重点在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1)景语分析题:一切景语皆情语,分析景语时千万不忘情语。(2)情感探究题:一看标题,二看尾句。题目是“对月思故山”,尾句是“此夕情无限,故园何日归”,均体现出羁旅思乡之愁与对秋夜美景的喜爱之情。另外分析必须结合诗句分析。

相关题目

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且=0.7,则      
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且=0.7,则      
下列湖泊,组合正确的是(    ) A.死海——世界海拔最低
下列湖泊,组合正确的是(    ) A.死海——世界海拔最低的海    B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咸水湖 C.里海——世界最大的咸水湖    D.红海——
下列地方,位于亚洲、北美洲分界线上的是(  ) A. 直布
下列地方,位于亚洲、北美洲分界线上的是(  ) A. 直布罗陀海峡      B.       巴拿马运河         C. 白令海峡       D.      苏
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作了正确分析,其主要依据
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作了正确分析,其主要依据是 A、我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B、《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C、基本实现了生
若,则的值为.
若,则的值为.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D,点E(4,n)在抛物线上. (1)求直
 “……产生于清末的新知识分子群也是如此,他们不是其他
 “……产生于清末的新知识分子群也是如此,他们不是其他哪一个阶级经济利益的代表,而是民族精神和社会良心的承载者。以他们为社会基础的民主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力必大于分力B.运动物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力必大于分力B.运动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和它运动方向相反C.物体受摩擦力作用时一定同时受弹力,而且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