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以为能,不及也。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鵩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鵩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

武帝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刘向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注】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9.对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列侯国                       就:到,往

B.乃贾生曰                       短:诽谤

C.罢,曰:“吾久不见贾生…”     既:既然

D.谊自为傅无状                   伤:悲痛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能诵诗属书于郡中        声非加疾也,而者彰

B.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      木受绳则直

C.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      直不百步耳,亦走也

D.其说皆自谊之              涂有饿莩而不知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文帝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

B.读书人认为贾谊很有才能,而绛侯、灌侯等人却认为贾谊学识浅薄。

C.贾谊曾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老,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都一一实行。

D.文帝向贾谊问及鬼神的事,被贾谊的回答所折服,认为自己的见识不如贾谊。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

(2)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

答案

9.C

10.C

11.C

12.

(1)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

(2)有人告密说周勃要谋反,于是周勃就被抓起来,并被押到长安的监狱里面进行审问,最后证明周勃没有谋反一事,就让周勃的爵位和封地重新恢复。贾谊通过这件事去劝谏汉文帝.

【解析】

试题分析:

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C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中的“既” 是“……以后”。选项中的解释错误。实词的意思要结合句意来理解。考生可以联系学过的文章,比如《赤壁赋》中“七月既望”中的“既”就是“……以后”的意思。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本题运用课内回顾法,联系学过的文章《赤壁赋》中“七月既望”中的“既”。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1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C项“是”翻译为“这”;A项,动词,闻名/动词,听到;B项,旧时/所以;D项,发出/开仓赈济。答案为C项。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本题重点考查的就是一词多义。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中“汉文帝刚刚即位,都一一实行。” 理解错误,原文第三节说“谊奏之,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选项C曲解文意。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12.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属” 这些人、 “害” 嫉妒。(2)“逮系” 抓押解、“ 讥” 劝谏。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比如题中的“讨”翻译为“讨伐”;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参考译文:

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 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说他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

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于是汉文帝后来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因为被贬而离开京城,贾谊的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缅怀屈原,因为他的遭遇而感伤,并把他与自己相类比。贾谊在担任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一次有一只鵩鸟飞进他的住宅,停在了座位旁边。鵩鸟的外形跟猫头鹰一样,被认为是一种不吉祥的鸟。贾谊因为被贬到长沙,而长沙又地势低洼,气候潮湿,所以自认为寿命不长,悲痛伤感,就写下了一篇赋来自我安慰。一年多之后,文帝思念贾谊,就把贾谊召回京城。到了之后,就进去拜见文帝。当时汉文帝正坐在宣室, 接受神的降福保佑。文帝因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老师。(后来)梁怀王因骑马不 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岁。

之前,天下太平安定不久,国家的制度比较宽松。贾谊多次上疏皇帝,陈述他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希望能有所匡正和建设。当时,丞相周 勃被免职而回到他的封地,有人告密说周勃要谋反,于是周勃就被抓起来,并被押到长安的监狱里面进行审问,最后证明周勃没有谋反一事,就让周勃的爵位和封地重新恢复。贾谊通过这件事去劝谏汉文帝,汉文帝完全接纳贾谊的观点,并按照礼节对待大臣。

汉武帝即位,提拔贾谊的两个孙子任郡守。其中贾嘉最为好学,继承了贾谊的家业。

刘向说:贾谊对三代和秦朝之所以太平和暴乱的原因相关论述,十分的得体,切合国家的实际情况,即使是古代的伊尹、管仲,也不可能比他高明多少。假如当时能够被重用,他必定能建立伟业,但是他被一些平庸的大臣陷害,这是十分叫人悲痛的事。

相关题目

 已知2SO(g)+O(g)2SO(g)  △H=-197 kJ·mol。向同温、同体
 已知2SO(g)+O(g)2SO(g)  △H=-197 kJ·mol。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通入气体:(甲)2mol SO和1mol O;(乙)1mol SO和0.5mol O;(丙)2mol
政府的决策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
政府的决策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决策机 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是( ) A.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C.召开信息发布会 B
古代24孝有“卖身葬父”“弃官寻母”等之说。国家有关部门
古代24孝有“卖身葬父”“弃官寻母”等之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新“24孝”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等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2009·重庆)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氧气里燃烧的是(   )A.氮
(2009·重庆)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氧气里燃烧的是(   )A.氮气         B.焦炭          C.硫黄         D.天然气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硅胶可作食品的干燥剂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硅胶可作食品的干燥剂                  B.液氨作制冰的冷冻剂C.漂白粉常作环境消毒剂                  D.S
“Old wives tales” are beliefs lasting for many generations. For example, mos
“Old wives tales” are beliefs lasting for many generations. For example, most of us remember our parents’ telling us to eat more of certain foods or not to do certain things. Is there any truth
下列诗句中,与“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包含
下列诗句中,与“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A.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B.横看成岭侧
在下列事例中,目的为增大压强的是              ( 
在下列事例中,目的为增大压强的是              (     ) A.在坦克的轮子上安装履带 B. 菜刀钝了,磨一磨 C.将背包的背带做得宽一些 D在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