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南海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黄岩岛事件更是引人注目

近两年来,南海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黄岩岛事件更是引人注目。当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追寻国家兴衰之道时,就会深深感到正是海洋主宰着一个民族的盛衰荣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1500年前后,世界终于冲破茫茫大海的阻隔,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海洋时代就此开启,然而中国,自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从此,海洋带给中国人的不再是友谊和荣耀,而是噩梦的代名词,骨肉的离散与悲欢。

(1)海洋时代到来后,西方国家纷纷而来,他们踢我国门,抢我财富,割我领土,尽显强盗本质!请说说割占澳门和香港的分别是哪两个国家?(2分)港澳回归得益于哪一科学构想?(1分)

材料二:日益严重的海防危机,让当时的中国意识到海军建设的重要性,于是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水师(海军)诞生了,然而,随着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中国水师不仅输给了日本,同时再次导致骨肉分离。

(2)“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水师输给了日本”指什么事件?(1分)再次分离的骨肉指宝岛台湾,日本是通过什么条约割占的?(1分)台湾又是在什么事件之后回归祖国的?(1分)

材料三:2011年11月17日奥巴马在演讲中声称美国重新致力于亚太事务的广阔愿景: “我们在该地区永久的利益要求我们在该地区永久存在。” “美国是太平洋国家,我们要在这里呆下去。”紧接着美国高调出席东盟峰会,与中国周边国家频繁军演,插手中国南海事务,妄图使南海问题复杂化。其狼子野心与上世纪如出一辙。

(3)纵观历史,为实现其称霸的野心,一战以后,美国精心导演了一次会议对亚太地区作出了“安排”,请问这次会议上美国是怎样攫取在中国的特权的?(1分)

(4)综合三个材料和现实,请你说说中国应该怎样应对南海问题?(1分)

 

答案

(1)葡萄牙(1分)、英国(1分);一国两制(1分)。

(2)甲午中日战争(1分);《马关条约》(1分);抗日战争胜利(1分)。

(3)签署《九国公约》(或者提出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1分)

(4)加强海防意识和海军建设;加强民族团结;加强经济建设;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协商、政治解决;坚持南海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等等(言之有理即可给分。1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南海问题。割占澳门和香港的分别是葡萄牙、英国,港澳回归得益于一国两制的构想。“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水师输给了日本”指甲午中日战争,再次分离的骨肉指宝岛台湾,日本是通过《马关条约》割占的,台湾又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回归祖国的。一战以后,美国精心导演了一次会议对亚太地区作出了“安排”,美国通过签署《九国公约》攫取在中国的特权。中国应对南海问题,要加强海防意识和海军建设;加强民族团结;加强经济建设;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协商、政治解决;坚持南海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等等。

 

相关题目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 (2)实验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组装气体发生装置后,应先检查装置的 ,再添
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的药品是( ) A.空气B.二氧化锰C
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的药品是( ) A.空气B.二氧化锰C.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D.过氧化氢或二氧化锰
根据下列表格中的对应值,判断 y = ax 2 + bx + c ( a ≠0, a
根据下列表格中的对应值,判断 y = ax 2 + bx + c ( a ≠0, a 、 b 、 c 为常数)与 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   x 3.23 3.24 3.25 3.26y = ax 2 + bx
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通过取样器取样
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蝗虫等 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起源于(    )A.原始陆地      B.原始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起源于(    )A.原始陆地      B.原始海洋      C.湖泊           D.温泉 
如图2(甲)所示,用一根细绳、一根轻直杆和手组成三角支
如图2(甲)所示,用一根细绳、一根轻直杆和手组成三角支架,绳的一端绕在手指上,杆的一端顶在掌心,当A处挂上重物时,绳与杆对手指和手掌均有
亚洲面积和地势起伏特点对亚洲地理环境产生很大影响。下
亚洲面积和地势起伏特点对亚洲地理环境产生很大影响。下面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类型单一    B.地形类型单一  C.因为死海为
若A、B为一对对立事件,其概率分别为P(A)=,P(B)=,则x+y
若A、B为一对对立事件,其概率分别为P(A)=,P(B)=,则x+y的最小值为( ) A.9          B.10        C.6          D.8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