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开始.
【活动探究一】探究分子运动
⑧(1)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这个实验验证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这一分子的特性.
(2)小君同学观察实验后提出疑惑:为什么A烧杯中的溶液变红而B烧杯中的溶液不变红呢?你的合理解释是: .
【活动探究一】探究生石灰变质
有位化学教师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膨胀破裂的原因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提出问题】膨胀破裂后,塑料试剂瓶中存在什么物质呢?
【提出猜想】①可能存在氧化钙;②可能存在碳酸钙
【实验探究】小姜同学设计并完成如表实验,探究塑料瓶中物质的成分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一 | 取塑料瓶中少量固体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 | 不存在氧化钙 |
步骤二 | 取塑料瓶中少量固体加入锥形瓶中,加入过量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 | 存在碳酸钙 |
【反思交流】步骤二中所发生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为 ;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证明碳酸盐;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考查了分子的基本性质,以及微观运动与宏观现象之间的关系.
(2)考查了氧化钙和水发生反应的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和CO32﹣的检验方法.
【解答】解:【活动探究一】酚酞是一种常用的试剂,它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浓氨水是一种弱碱,它是由氨气溶于水形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氨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氨分子.由于题目中指出“A烧杯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在A烧杯中的酚酞遇到了碱性的物质,而大烧杯内只有B烧杯中的浓氨水是碱性的,由此得出是B烧杯中的构成浓氨水中溶质的氨气的氨分子进入了B烧杯,由此说明分子不断运动.由于题目中指出“A烧杯中的溶液变红而B烧杯中的溶液不变红.”说明是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去了,如果是酚酞分子运动到浓氨水中,则其现象应该是B烧杯中的溶液变红而A烧杯中的溶液不变红;由此得出是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而酚酞溶液不具有挥发性.故答案为:(1)B烧杯中的氨分子运动到A烧杯中 (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活动探究二】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从而使瓶内的固体物质体积变大,导致塑料试剂瓶膨胀破裂.
【实验探究】根据题目中的猜想可知:塑料瓶中的物质可能有氧化钙和碳酸钙;由于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碳酸钙不溶于水也不会有热量的变化;题目中实验结论中指出:“不存在氧化钙”可知步骤一的目的是检验氧化钙的存在.既没有氧化钙,故加入水后没有热量放出.由步骤二的结论“存在碳酸钙”可知步骤二的目的是证明碳酸钙的存在,由于碳酸钙中含有CO32﹣,故可检验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为: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会看到石灰水变浑浊.
【反思交流】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稀盐酸的主要成分HCl,二者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CaCl2)、水(H2O)和二氧化碳(CO2),故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澄清石灰水中溶质为Ca(OH)2,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水.故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活动探究一】(1)浓氨水中的氨分子运动到A烧杯中 (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活动探究二】生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变成熟石灰,体积变大 CaO+H2O═Ca(OH)2
步骤一:烧杯外壁不发热
步骤二: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思交流】
CaCO3+2HCl═CaCl2+CO2↑+H2O CO2+Ca(OH)2═CaCO3↓+H2O
【点评】科学探究题型就注重从题目中给出的已知信息去找出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