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SO2和CO2气体,设计了如下

为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SO2和CO2气体,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a、b、c为止水夹,B是用于储气的气囊,D中放有用I2和淀粉的蓝色溶液浸湿的脱脂棉。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前欲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可以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控制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不能过快,由此设计了虚框部分的装置,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用操作编号填写)。

①向实验装置中加入浓硫酸,加热,使A中产生的气体进入气囊B,当气囊中充入一定量气体时,停止加热;②待装置A冷却,且气囊B的体积不再变化后,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慢慢挤压气囊,使气囊B中气体慢慢进入装置C中,待达到实验目的后,关闭止水夹b;③打开止水夹a和c,关闭止水夹b。

(3)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D中产生_________现象时,可以说明E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而不是SO2

A.进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变浅,出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不变

B.脱脂棉蓝色均变浅

C.脱脂棉蓝色褪去

则装置D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止水夹a和b,关闭止水夹c,用手捂热(或用酒精灯微热)圆底烧瓶A,若C中有气泡冒出,移开手掌(或热源)后,C处导管内有水上升,则证明A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③①②  (3)品红溶液褪色  (4)A  除去SO2并检验SO2已被除净

相关题目

已知某溶液中c(Na+)=0.2 mol/L,c(Mg2+)=0.25 mol/L,c(Cl-)=0.
已知某溶液中c(Na+)=0.2 mol/L,c(Mg2+)=0.25 mol/L,c(Cl-)=0.4 mol/L,如果溶液中还有SO,那么c(SO)应为( ) A.0.1 mol/L          B.0.3 mol/L C.0.15 mol/
在△ABC中,则∠C的大小为 ( )A、30°           B、150
在△ABC中,则∠C的大小为 ( )A、30°           B、150°            C、30°或150°       D、60°或150° 
 _______ is known to all,China will be an ______ and powerful country in 20
 _______ is known to all,China will be an ______ and powerful country in 20 or 30 years’ time. A. That; advancing      B. This; advanced     C. It; advancing   D. As; advanced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岳阳楼记》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的名作,均表现了作者崇高的政治理想。 B.《诗经》是
若有一组数据的总偏差平方和为120,相关指数为0.6,则回归
若有一组数据的总偏差平方和为120,相关指数为0.6,则回归平方和为_______.
课本上“烧不坏的手绢”实验中,当手绢上的火焰熄灭后,
课本上“烧不坏的手绢”实验中,当手绢上的火焰熄灭后,手绢完好无损.对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可以看到“独木成林”自然景观的地区是: A.长江沿岸   B
可以看到“独木成林”自然景观的地区是: A.长江沿岸   B.西双版纳  C.黄土高原     D.珠江三角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红叶归处是秋风 查干 ①自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红叶归处是秋风 查干 ①自古至今,红叶有着无尽的话题。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已地沉浸于哲理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