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

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2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1次

20

17.4

第2次

20

14.8

第3次

20

12.2

第4次

20

12.0

第5次

20

m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表格中m的值为;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

(1)分析反应及实验数据:根据金属活动性,合金中只有锌可以与硫酸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第1次实验数据可知,每加入20g稀硫酸完全反应可放出20g﹣17.4g=2.6g,据此分析,第4次加入20g稀硫酸时放出氢气质量12.2g﹣12.0g=0.2g<2.6g,可判断此时合金中金属锌已完全反应,所以,第5次加入的稀硫酸不再放出氢气;

(2)使用金属锌完全反应时剩余固体铜的质量,计算样品中金属锌的质量,利用锌的质量与样品的质量比计算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3)使用第1次实验数据,由生成氢气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硫酸的质量,利用硫酸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的质量比计算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第1次实验数据可知,每加入20g稀硫酸完全反应可放出20g﹣17.4g=2.6g,据此分析,第4次加入20g稀硫酸时放出氢气质量12.2g﹣12.0g=0.2g<2.6g,可判断此时合金中金属锌已完全反应,所以,第5次加入的稀硫酸不再消耗金属而不再放出氢气,因此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仍为12g;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100%=40%;

故答案为:40%;

(3)设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x,据题意得:第一次消耗锌的质量为20g﹣17.4g=2.6g,溶液具有均一性

H2SO4 +Zn═ZnSO4+H2

 98     65

20g×x  2.6g

x=19.6%

答案:

(1)上述表格中m的值为12g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是40%

(3)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点评:

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时,注意选取稀硫酸完全反应时的实验数据即前三次实验的数据进行计算.

相关题目

我国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进程中,必须紧紧抓住
我国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进程中,必须紧紧抓住(     )这个中心环节。 A.和谐社会建设    B.生态文明建设 C.思想道德建设    D.
我国加入WT0后,影响深圳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政策 
我国加入WT0后,影响深圳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政策    B.资源    C.科技    D.交通
阅读下面的古诗 浪淘沙①[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阅读下面的古诗 浪淘沙①[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②。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
Many countries, for example, Mexico and Japan, _____a lot of earthquakes.A. h
Many countries, for example, Mexico and Japan, _____a lot of earthquakes.A. have    B. having    C. to have    D. having had
短周期元素X、Y,X的原子序数小于Y的原子序数,二者可以形
短周期元素X、Y,X的原子序数小于Y的原子序数,二者可以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A和B。已知在相同条件下,A、B的密度之比为15:22,且当A、B以体积比1:3
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在创造世界纪录以后,尿样检测时明显增
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在创造世界纪录以后,尿样检测时明显增加的物质是(   ) A.乳酸钠   B.兴奋剂  C.肾上腺素   D.甲状腺素
2009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审议
2009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审议并表决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能用稀酸和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直接制得的化合物是( ) A.C
能用稀酸和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直接制得的化合物是( ) A.CuSO4 B.FeCl3 C.AgCl D.Al2(SO4)3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