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①久,何年致此身?
注释:①郊扉:郊居。
17.诗歌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概括。(3分)
18.本诗的五、六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3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①久,何年致此身?
注释:①郊扉:郊居。
17.诗歌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概括。(3分)
18.本诗的五、六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3分)
17.描写了一幅秋天凄凉冷清的画面:秋雨之后,黄叶片片飘落;寒意阵阵,寄居孤寺的旅人独对孤灯。表达了作者羁留异地的思乡之情和孤独寂寞之感。
18.(3分)衬托(反衬)手法。(1分)第五句以动衬静,以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反衬出环境的寂静;(1分)第六句以“野僧”邻居来衬托自己的孤单。(1分)
【解析】
17.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由“落叶”“他乡”“寒灯”“独”可体会出颔联渲染了一种凄凉冷清的意境,故可从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孤独寂寞之感角度作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结合着具体诗句及关键词分析,“滴”表现出了露珠滴落的动态,衬托出了空园环境的寂静;由“野僧”邻居,联系“孤壁”可体会出这是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反衬自己的孤单。综合起来概括作答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