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杨子的《两代人的矛盾》 ①“父与子”时常被看作是对立的两

阅读杨子的《两代人的矛盾》

①“父与子”时常被看作是对立的两方,意味着思想的冲突,观念的差异,新与旧的不同,进步与保守的矛盾。下一代往往在下意识中受到这流行观念的影响,好像一开始便必然处在与上一代对立的地位。

②其实,在这“两代人的矛盾”中,许多做父母的“错”,都依然是出自于爱——纵使是自以为是的爱。年青人也许听过、读过父母干涉儿女婚姻一类的故事,譬如反对爱女嫁给穷小子等等,无论怎样指责这一类的行为,都依然不能抹煞它根本的动机——关怀子女的幸福。

③在“两代人的矛盾”中,可能有一部分是源于父母的愚昧和落伍,但也有一部分是出自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出自年轻人的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躁。不过,一切悲剧的造成,都由于父母与子女间有时不能像朋友般地把问题摊出来谈谈,未能尽可能地过一种较随便的、不拘束的、较多接触的共同生活。

④美国作家劳伦斯著有一本叫做《我的父亲》的书,在他的描写里,他父亲一样犯有许多惹儿女烦厌的“严父”怪癖。但是,就因为他们父子彼此多了点“友情”和理解,两代间的关系充满了和谐的快乐。因此,父母固然有与子女沟通的必要,而作为子女,也不可犯盲目反抗的错误,总是要等到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情时,才后悔莫及!

⑤父母可能有许多错误,孩子也可能有许多错误。但是,一个孩子在踏进“反抗”的年龄时,要能够避免流行的“父与子”观念的感染,避免摭拾一些概念、术语,轻率地对父母下评断。而父母,在孩子踏进“反抗”的年龄时,也应当能够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追不上属于孩子的时代。

⑥只要年青的一代把父母看作可以谈心的知己,而父母则顺应时代潮流,把下一代看成自己的朋友,双方共享喜乐,分担烦恼,就没有化解不了的两代人的矛盾。

1.概括选文的论述思路。

                                                                         2.文中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针对一部分父母的愚昧和落伍,文中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生活中如果你与父母发生矛盾,你打算怎样化解矛盾?

                                                                         

答案

1.首先,指出两代人之间存在着矛盾对立;然后,分析两代人之间矛盾对立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化解两代人矛盾对立的策略。

2. 举例论证,有力的论述了两代人之间彼此多点“友情”和理解,他们的关系会充满了和谐的快乐

3.①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顺应时代潮流,更新思想。②只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主动化解矛盾即可。

相关题目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相关问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18g; 那么该温度下200g水中溶解       g乙, 溶液达
天街小雨润如酥,                      。
天街小雨润如酥,                      。
一定质量的干木,当它的体积V=4 m3时,它的密度ρ=0.25×103 kg/m3,
一定质量的干木,当它的体积V=4 m3时,它的密度ρ=0.25×103 kg/m3,则ρ与V的函数关系式是 A.ρ=1 000V                             B.ρ=V+1 000 C.ρ= 
一个光滑小球用绳子拴在光滑的竖直墙面上,小球处于静止
一个光滑小球用绳子拴在光滑的竖直墙面上,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其重力大小为G,绳子与竖直墙面的夹角为. (1)求小球对墙面的压力大小和方向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听,这滴水是生命的。 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听,这滴水是生命的。 将滴水控制在一秒钟两滴的速度,这水声听起来就像十六七岁的我,年轻,矫健,朝气蓬勃,
 如图所示,△ABC中,∠ACB=90°,∠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C
 如图所示,△ABC中,∠ACB=90°,∠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CH⊥AB于H,且交BD于点F,DE⊥AB于E,四边形CDEF是菱形吗?请说明理由.
百家争鸣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社会发展、文艺复兴和启
百家争鸣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社会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真理标
莫远离“深阅读”     ①在现代社会,网络、手机、电视等
莫远离“深阅读”     ①在现代社会,网络、手机、电视等传播媒介,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人的身体从书斋里解放出来,整个世界都成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