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O、Al、Si、Cu是常见的六种元素。 (1)Si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

CNOAlSiCu是常见的六种元素。

1Si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周期第_____族。

2N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Cu的基态原子最外层有___个电子。

3)用“>”“<”填空:

原子半径

电负性

熔点

沸点

Al_____Si

N____O

金刚石_____晶体硅

CH4____SiH4

4)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0-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Al片,此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溶液中的H+___极移动,t1时,原电池中电子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其原因是______

答案

【答案】(1)三  IVA  ,(21s22s22p31个(3><><42H+ + NO3-+e-=NO2 ↑+ H2O,正,Al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氧化膜阻止了Al进一步反应

【解析】(1Si的核电荷数为14,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IVA族;(2N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根

据电子排布式的书写规则,N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Cu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1故最外层有1个电子(3)同周期元素原子随核电荷数递增,原子半径减小;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金刚石和晶体硅都属于原子晶,但C-C键键长短,键能大,故熔点更高;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4)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电极反应式为:2H+ + NO3-+e-=NO2 ↑+ H2O;在电场作用下,阳离子向电池正极移动;由图像得t1时刻电流方向改变,说明电负极发生变化,Al因为发生钝化不再进一步反应。

【考点定位】本题属于实验题,考查知识点覆盖范围较广,包括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核外电子排布、晶体类型、原电池原理等知识,难度也由简入难。

【名师点睛】关于元素周期表的掌握关键是规范表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和族的表示书写要规范;在书写电子排布式时要注意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和泡利不相容原理,同时还要注意洪特规则中的特例,如半满和全满结构的特殊性;晶体类型和分子的结构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化学键对物理性质的影响也是本题的考查重点;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关键在于理解原电池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根据这个原理来判断正负极,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进而再根据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和题干信息书写电极反应式。

相关题目

下列几种技术中,应用了光的干涉原理的是A.观看立体电影
下列几种技术中,应用了光的干涉原理的是A.观看立体电影时需戴上特制的眼镜     B.用分光镜进行光谱分析C.在磨制平面时,检查加工表面平整
对于珠三角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未来的出路应是  ( ) A.
对于珠三角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未来的出路应是  ( ) A.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B.树立品牌意识,完善产业链配套水平 C.降低能耗,降
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过去十年,我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已成为国家的支柱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B.青
甲醛、乙醛、丙酸(C3H6O2)、丁烯、环氧乙烷(C2H4O)的混合
甲醛、乙醛、丙酸(C3H6O2)、丁烯、环氧乙烷(C2H4O)的混合物中,测得H的质量分数为9%,则混合物中O的质量分数为  (  ) A.0.37         B.0.24
大肠杆菌的噬菌体M3的核酸中碱基组成如下:A占23%、T占36%、C
大肠杆菌的噬菌体M3的核酸中碱基组成如下:A占23%、T占36%、C占20%、G占21%。已知该噬菌体控制某外壳蛋白合成的DNA的碱基有150个,则合成的外壳蛋白中
工业上用重铬酸钠(Na2Cr2O7)制造三氧化铬(CrO3),反应的
工业上用重铬酸钠(Na2Cr2O7)制造三氧化铬(Cr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r2O7+H2SO4==2CrO3+X+H2O 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H2S            
2013年1月4日,100美元兑人民币628.97元,到5月9日,跌至619.25元
2013年1月4日,100美元兑人民币628.97元,到5月9日,跌至619.25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这一变化会使 A.我国居民降低对美国商品
下表给出了二次函数f(x)=ax2+bx+c的部分函数值,则函数y=lgf(x)
下表给出了二次函数f(x)=ax2+bx+c的部分函数值,则函数y=lgf(x)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x-3-2-101234f(x)-12-503430-5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