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溶液降温到t2℃时,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3)t1℃时,若将50g的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为  

(4)若将t1℃时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时,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答案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甲=乙>丙;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溶液降温到t2℃时,没有晶体析出的是丙,因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1℃时,甲的溶解度是25g,若将50g的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25g+100g=125g;若将t1℃时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时,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因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甲=乙>丙;故答案为:甲=乙>丙;

(2)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溶液降温到t2℃时,没有晶体析出的是丙,因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答案为:丙;

(3)t1℃时,甲的溶解度是25g,若将50g的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25g+100g=125g;故答案为:125g;

(4)若将t1℃时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时,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因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答案为:变小;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相关题目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出现的是 A.染色体数目减半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出现的是 A.染色体数目减半                              B.同源染色体分离 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短周期元素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
短周期元素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 的原子半径比Y 的小,X 与W 同主族,Z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
有关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由DNA和基
有关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由DNA和基因组成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性状决定生物的基因   D.人的体
某烃的结构简式为分子中饱和碳原子数为a,可能在同一直线
某烃的结构简式为分子中饱和碳原子数为a,可能在同一直线上的碳原子数为b,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碳原子数最多为c,则a、b、c分别为(    )A.4、3、7 
北方常在早春播种后进行地膜覆盖,这是为了          
北方常在早春播种后进行地膜覆盖,这是为了                     (  )A.增加空气B.增加光照C.提高温度D.防止被虫蛀
.列宁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并发表了重要演说。一位支
.列宁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并发表了重要演说。一位支持者在整理他的这一演说的内容时共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 A.要坚决以革命的方式推
下图是部分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有关
下图是部分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有关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的部分产物已略去)。已知:E为红棕色固体,K为浅绿色溶液;反应②是化
如图所示,半径2R四分之一圆弧与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在B点相
如图所示,半径2R四分之一圆弧与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在B点相连接,C与A点等高,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恰好到达与圆心O等高的D点。求: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