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国拉开了新一轮改革的序幕,经济社会整体运行良好;2014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元年。阅读图表和材料,回答问题。
表一 2013年中国大陆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数据
全年 | 7.7%(注:年初预期目标为7.5%) |
各季度 | 第一季度 | 第二季度 | 第三季度 | 第四季度 |
7.7% | 7.5% | 7.8% | 7.7% |
注:2013年我国万元GDP能耗下降3.7%。
表二 2013年中国大陆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数据
全国 | 19.6% |
各区域 | 东部地区 | 中部地区 | 西部地区 |
17.9% | 22.8% | 23% |
表三 2013年中国大陆相关经济发展数据
经济拉动要素同比增长 |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 |
固定资产投资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出口 | 城镇 | 农村 |
19.6% | 13.1% | 7.9% | 9.7% | l2.4% |
(1)根据表一、表二、表三信息,说明2013年我国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的成就。(8分)
材料一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2014年经济工作定下了“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会议强调,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国内生产总值,要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强调,我们要关注GDP背后的民生。
(2)简析保持我国GDP合理增长、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的民生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一,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蕴含的哲学道理并说明怎样才能实现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14分)
【答案】(1)①GDP平稳增长的同时,万元GDP能耗下降,说明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2分)
②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明显高于东部,说明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取得新进展。(2分)
③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大大高于出口,说明经济发展沿着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方向运行。(2分)
④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城镇居民,说明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取得进展。(2分)
(2)①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
②有利于协调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为人民生活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2分)
(3)①“稳中求进”蕴含了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2分)“改革创新”蕴含了发展具有普遍性,(2分)唯物辩证法在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创新的。(2分,答“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同等给分)
②要坚持两点论,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与GDP增长的关系,防止片面强调GDP增加;(3分)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或善于分析和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抓住机遇保持GDP合理增长;(2分)要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是图表题,图表题应该遵循横向看差距,纵向看变化。遵循上述原则,观察表一、表二、表三信息,可得出相应结论:GDP平稳增长的同时,万元GDP能耗下降,说明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明显高于东部,说明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取得新进展;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大大高于出口,说明经济发展沿着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方向运行。
(2)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原因类,解读设问,等价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义,由于本题的限定为民生意义,围绕人民群众可以从自身和外部环境两个角度进行解析,人民群众自身角度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角度,有利于协调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为人民生活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
(3)本题第一问,知识限定明确,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题目类型体现类,题中“稳中求进”蕴含了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改革创新”蕴含了发展具有普遍性,唯物辩证法在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创新的。
第二问,题目类型措施类,题中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就是要坚持两点论,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与GDP增长的关系,防止片面强调GDP增加;而题中抓住机遇,就要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或善于分析和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保持GDP合理增长;题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就是要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
考点:本题考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