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给事中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归今主,以绝诈妄。”魏主善之,由是始议均田。

——《资治通鉴·齐纪二》

材料二 对于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学术界也不同声音。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进入动乱不一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以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即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等人之手。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北魏军事力量,孝文帝的改革不但没有振兴北魏,反而加速了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的衰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前怎样的现实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孝文帝采取了哪一改革措施?作用如何?(6分)

(2)材料二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

答案

(1)问题:豪强兼并土地,百姓贫饥流亡,政府赋税没有保障。(2分)推行均田制。(1分)使无地和少地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分)

(2)不正确。北魏衰落是封建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发展的结果,而非改革本身所致。改革促进了北魏的发展和北方的繁荣,加快了北方各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4分)


解析:

对于第一问,从材料中“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等信息可以判断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土地兼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解决的具体措施和影响。对于第二问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到北魏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后来统治者的腐败而不是改革本身,充分肯定孝文帝改革对于历史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关题目

如果直线ax + by – 4 = 0与圆C:x2 + y2 = 4有2个不同的交点, 那
如果直线ax + by – 4 = 0与圆C:x2 + y2 = 4有2个不同的交点, 那么点P(a,b)与圆C的位置关系是 A.在圆外      B.在圆上      C.在圆内       D.不
一家宾馆新开业,为吸引外国宾客,希望在互联网上进行宣
一家宾馆新开业,为吸引外国宾客,希望在互联网上进行宣传,请你用英语为其写一篇文字介绍。主要内容就包括: 地点:距白山入口处500米; 房间及
微核由染色体的断片或整条染色体形成,是真核细胞中的一
微核由染色体的断片或整条染色体形成,是真核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微核往往由于细胞受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
对分子动理论和热现象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r>r0
对分子动理论和热现象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r>r0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是因为此时分子间没有斥力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C.温度
设集合,若, 求实数的值.
设集合,若, 求实数的值.
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以免(  )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误入气
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以免(  )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                                         
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    ) A、四季如春        B、
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    ) A、四季如春        B、长冬无夏        C、终年炎热           D、电闪雷鸣
如图,已知点A、F、E、C在同一直线上,AB∥CD,∠ABE=∠CDF,AF
如图,已知点A、F、E、C在同一直线上,AB∥CD,∠ABE=∠CDF,AF=CE. (1)从图中任找两组全等三角形; (2)从(1)中任选一组进行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