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    雪  韩愈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这首诗第二句中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作简要分析。(3分)

(2)本诗三、四句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春雪飞花的感受?这两句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巧妙奇警,试作赏析。(4分)

答案

(1)第二句中的“惊”字用得最为传神(1分)。从字面上看,“惊”似乎表明诗人为刚见草芽而感到吃惊与失望(1分),实际上却是表现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见“春色”萌芽而产生的惊喜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答出“惊”字给1分,答出具体情况,给2分。)

(2)诗人运用拟人化手法(1分),以富有浓烈浪漫主义色彩的笔触幻化出一片春色,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怅惘和遗憾,而是一种欣喜(1分)。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的原因,但诗人却说白雪是因嫌春色来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翻因为果,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增加了诗的情趣(2分)。(意思对即可。答出诗人运用拟人化手法或浪漫主义手法,给1分;答出对春雪飞花是一种欣喜,给1分;分析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增加了诗的情趣,给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炼字的技巧。答题步骤,先解释该字,然后代入诗句描述,最后分析其效果,包括写景效果和表情效果。早春二月,人们出门去惊奇地发现地上已长出了一点草芽。度过漫漫寒冬的人们盼望早些见到春色,“都”正表现出人们盼春之切与毫不见春之音讯的怨怅。“惊”字流露出看到春天即将来临时的喜悦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用了那些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最后写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第三、四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这就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题目

— What a beautiful day ! Let’s _____ out to play some wonderful games. —
— What a beautiful day ! Let’s _____ out to play some wonderful games. — That sounds great! A.go              B.to go             C.goes           D.g
下列地形区全部位于我国湿润地区的是(    ) A.东北平
下列地形区全部位于我国湿润地区的是(    ) A.东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黄土高原
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用不可伸长的细线连结,置于场强为E的
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用不可伸长的细线连结,置于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小球1和小球2均带正电,电量分别为q1和q2(q1>q2)。将细线拉直并使之与电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胖墩”不断出现,从营养角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胖墩”不断出现,从营养角度分析,你认为造成“小胖墩”的主要原因是(      )A.营养良好              
小强同学到银行取款。他想知道当时是几点了,由于人很多
小强同学到银行取款。他想知道当时是几点了,由于人很多,银行的电子钟被挡住了,他向上看时,发现光滑如镜的天花板上倒映出电子钟的影像为 ,
6.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
6.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下列有关此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高秆抗锈
有一种示波器可以同时显示两列波形。对于这两列波,显示
有一种示波器可以同时显示两列波形。对于这两列波,显示屏上横向每格代表的时间间隔相同。利用此示波器可以测量液体中的声速,实验装置的一部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