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选文,按要求答题。(18分)为什么中国一直人口众多   

阅读下面的选文,按要求答题。(18分)
为什么中国一直人口众多   林毅夫
  ①中国和欧洲的面积大致相当,但以2004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的人口数为12.8亿,欧洲则为7.3亿,中国的人口总量将近是欧洲的2倍。中国人口密度高,这不仅是中国的特色,也是东亚国家的特色。
  ②东亚地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高的原因,有各种不同的假说。一种是文化差异说,认为中国人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于传宗接代的需要有早婚早育的传统;且对生儿子非常在意,通常要多生几个,因为一个儿子可能会中途夭折。另一种是宗教因素说,比如东亚的宗教都限制堕胎等。
  ③以上两种假说是从文化和宗教的差异解释的,却无法解释为什么中国东部的人口密度大于中西部的人口密度,为什么汉族地区的人口密度大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密度等。如果是宗教的因素,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都信奉相同的宗教,应该有相似的人口密度。但是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1999年孟加拉国平均每平方千米有981个人,而巴基斯坦只有175个人。
  ④我认为,不同地区人口密度的差异主要与不同地区人的养人成本有关。养人成本越低的地方,通常人口密度就越高。中国的地理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西部地区最高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到东部沿海地区海拔则在几百米以下。这种地形条件受到太平洋季风的影响,使得中国的降雨主要集中在5至10月。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温度两个重要条件。中国的5月到10月,正好是“雨热同期”,特别适合粮食尤其是高产水稻的种植。欧洲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但在欧洲文明起源的希腊、罗马等地,雨季主要集中在冬春两季,正是温度较低的时候。降雨与高温不同期,因此欧洲比较适合小麦与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不同作物的单产有很大的不同。中国1952年农作物的单产,水稻是每亩161千克,小麦是49千克,玉米是90千克,高粱是79千克,小米是78千克,甘薯是126千克。水稻的单产,是小麦的3倍多
  ⑤在中国这种适合种水稻的地区,同样的面积里粮食产量较多。以粮食作为计价单位来计算,养人成本较低,养人数量较多,人口密度就会较高,欧洲适合种植小麦和发展畜牧业,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较低,以粮食作为计价单位计算,养人成本较高,单位面积所能供养的人口就较少。同样地,孟加拉国适合生产水稻,人的生存成本相对较低,人口密度就特别高。巴基斯坦比较干旱,适合生产小麦,人口密度就比较低。
  ⑥同样的道理可以解释中国的人口总量为什么到明朝以后突然急剧膨胀,从几千万快速膨胀到三四亿。原因是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玉米和甘薯两种新的农作物引入中国。玉米的单产比小麦高出很多,按照以上的数据,小麦的单产是49千克,玉米是90千克,甘薯的单产更是达到126千克。它们的单产都低于水稻,但甘薯几乎在任何地区都能生长,原来不能生产粮食的地区也能够生产甘薯,这相当于一种技术变迁。粮食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人的生存成本随之下降,人口就一直不断地增长下去。
(摘选自《青年文摘》2009年第20期)
【小题1】本文的说明内容是                      ,说明顺序是               。(3分)
【小题2】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差异说和宗教因素说能够解释清楚为什么汉族地区的人口密度大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密度。
B.根据调查,1999年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密度,孟加拉国是巴基斯坦的5倍多。
C.中国西部高东部低的地形条件受到太平洋季风的影响,会使降雨与高温同期,比较适合小麦与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D.明朝以后,中国人口突然急剧膨胀,主要原因是玉米和甘薯传到中国,其中玉米几乎在中国任何地区都能生长,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
【小题3】第②③段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
【小题4】第④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结合文章,说说这里使用该说明方法的妙处。(3分)
【小题5】第⑥段的划线词“同样的道理”在文章中具体指                           
【小题6】针对我国人口密度高的现象,国家采取了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等措施。阅读本文后,你认为,要保证我国13亿人有饭吃,还应当注意什么?(3分)

答案


【小题1】(3分)中国一直人口众多的原因(2分) 逻辑顺序(1分)
【小题1】(3分)B
【小题1】(3分)不能删去;这两段具体说明了两种假说的内容及其局限性,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全面准确,使说明的逻辑更严密。
【小题1】(3分)划线句把水稻和小麦的每亩单产量作比较,对比突出地说明了不同作物的单产有很大的不同,水稻比小麦的养人成本更低。
【小题1】(3分)养人成本较低,养人数量较多,人口密度就会较高。(或者“养人成本越低的地方,通常人口密度就越高。”)
【小题1】(3分)示例:在现有土地的基础上,搞好农业生产,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作物的单产量(如推广杂交水稻),或者引进适合中国的更高产的农作物。解析:

【小题1】了解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及特征,明确说明顺序。
【小题1】原句为“1999年孟加拉国平均每平方千米有981个人,而巴基斯坦只有175个人。
【小题1】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而又不乏生动。作答时,先要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
【小题1】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
【小题1】从原文中找出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要求意思正确,文句通顺。
【小题1】只要设计合理,符合文意,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相关题目

吹笛子发声,主要是因为(   ) A、吹笛子的演员本身发出
吹笛子发声,主要是因为(   ) A、吹笛子的演员本身发出的声音     B、笛子本身的竹管振动发声 C、笛子中空部分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桃花源记》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___
《桃花源记》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桃花林美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据《维多利亚地方史·白金汉郡志》记载,到1800年前后,“
据《维多利亚地方史·白金汉郡志》记载,到1800年前后,“在这个郡中已找不到任何妇女为农业生产而劳动了”。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建
— Is Tom in the next room?    — Well, it’s hard to say. But I heard hi
— Is Tom in the next room?    — Well, it’s hard to say. But I heard him _______ loudly when I passed by just now.     A. speak              B. to speak         
大小相同的4个小球上分别写有数字1,2,3,4,从这4个小球
大小相同的4个小球上分别写有数字1,2,3,4,从这4个小球中随机抽取2个小球,则取出的2个小球上的数字之和为奇数的概率为`________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中,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是
利用小球藻培养液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时,在其中加入抑制暗
利用小球藻培养液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时,在其中加入抑制暗反应的药物后,发现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释放氧气的速率下降。主要原因是( ) A.叶绿素吸
某溶液中仅含有Na、Mg、SO、Cl四种离子,其中Na∶Mg∶Cl-=4∶5
某溶液中仅含有Na、Mg、SO、Cl四种离子,其中Na∶Mg∶Cl-=4∶5∶8,若设Na为4n个,则SO的个数为;该溶液可能由(多选)溶于水混合而得到。 A.NaCl、MgCl、MgSO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