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4题。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4题。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自由,向我们来了

田间

悲哀的

种族

我们必须战斗啊!

九月的窗外,

亚细亚的

田野上,

自由呵……

从血的那边,

从兄弟尸骨的那边

向我们来了,

像暴风雨,

像海燕。

1.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新诗。

B.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自由诗。

C.《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新格律诗”。

D.《自由,向我们来了》是新诗中的“自由诗”。

2.下面说法错的一项是(    )

A.《再别康桥》中的这两节分别押“ai”和“iang”的韵。

B.《自由,向我们来了》这一节押“ian”韵。

C.《再别康桥》节奏比较舒缓。

D.《自由,向我们来了》节奏短促如鼓点。

3.对《再别康桥》这两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招手作别”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

②开头三个“轻轻的”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淡淡的惆怅失落之感。

③“艳影”是“夕阳”中的“金柳”在水中的倒影,代表着康桥的景物特征,明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赞美之情。

④诗人心中“荡漾”着“波光里的艳影”,是诗人把魂萦梦牵的康桥比作一个美丽的姑娘的倩影,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4.对《自由,向我们来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作者呼吁我们民族不能再忍辱负重了,必须投入战斗。

②作者呼吁我们必须和悲哀的种族战斗。

③语句短促,是对自由的急切呼唤。

④诗中体现的是一种紧张激烈的情绪。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1-4 B  B  D  B

 

相关题目

 单项选择;从A、B、C三个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 I was born
 单项选择;从A、B、C三个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 I was born ______September 15th,1998.    A. at          B .on          C. in
“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两个成语的内涵是对立的,在
“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两个成语的内涵是对立的,在哲学上表现为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联系观点与静止
现有如图所示的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 仪器①的名
现有如图所示的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 仪器①的名称是        ;仪器②的一种用途是        。 (2) 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
—How long have these archaeologists stayed in this village?(  ) —Not lo
—How long have these archaeologists stayed in this village?(  ) —Not long, just ________ this Monday. A. on        B. until         C. after       D. since  
兰州地处西北,是座缺水型城市。就选用什么树种作为主要
兰州地处西北,是座缺水型城市。就选用什么树种作为主要绿化树种的问题,政府、专家、市民纷纷参与讨论,最后选取国槐作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树种
一个底部水平放置的几何体,下半部分是圆柱,上半部分是
一个底部水平放置的几何体,下半部分是圆柱,上半部分是正四棱锥,其三视图如图1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 A.      B. C.          D.
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初春,皑皑的白
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初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C.深秋,红红的苹果蒙上白霜D.严冬,静静的池
读图,完成问题 在40°~90°之间,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增加
读图,完成问题 在40°~90°之间,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增加而减小的原因主要是(    )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