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充嗣,字士修,内江人。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充嗣,字士修,内江人。给事中蕃孙也。登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初,授户部主事。以从父临安为郎中,改刑部。坐累,谪岳州通判。久之,移随州知州,擢陕西佥事,历云南按察使。

正德九年,举治行卓异,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岁大馑,请发帑金移粟振之,时流民多聚开封,令煮糜哺之。逾月,资遣还乡。初,镇守中官廖堂党于刘瑾,假进贡名,要求百端,继者以为常。充嗣言:近中官进贡,有古铜器、窑变盆、黄鹰、角鹰、锦鸡、走狗诸物,皆借名科敛。外又有拜见银、须知银及侵扣驿传快手月钱、河夫歇役之属,无虑十余事,苛派动数十万。其左右用事者,又私于境内抑买杂物,擅榷商贾货利。乞严行禁绝。诏但禁下人科取而已。

十二年移抚应天诸府。宁王宸濠反,充嗣谓尚书乔宇曰:都城守御属于公,畿辅则充嗣任之。乃自将精兵万人,西屯采石。遣使入安庆城中,令指挥杨锐等坚守。传檄部内,声言京边兵十万旦夕至,趣供饷,以绐贼。贼果疑惧。事定,兵部及巡按御史胡洁言其功。时已就进户部右侍郎,乃赐敕嘉劳。有建议修苏、松水利者,进充嗣工部尚书兼领水利事。未几,世宗嗣位,遣工部郎林文霈、颜如翙佐之。开白茅港,疏吴淞江,六阅月而讫工。语详《河渠志》。

嘉靖元年论平宸濠功,加太子少保。苏、松白粮输内府。正德时骤增内使五千人,粮亦加十三万石。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寻改南京兵部尚书。七年致仕,卒。诏赠太子太保,谥康和。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九》)

【注】无虑:大约,总共。

1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B. 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C. 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D. 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1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庶吉士,官名,是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职责,为明朝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B. 从父,作为亲属称谓,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意即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意即堂叔。

C. 敕,即敕命、敕喻,本是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明清时期,敕的范围扩大,也可泛指官府发布的文书。

D. 白粮,与漕粮相对,明代主要由苏州、松江等府供纳。在用途上,漕粮主要为军饷,白粮则主要供应宫廷、宗人府,及用作京官的禄粮。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充嗣政绩卓著,深受倚重。李充嗣为官一方,因政绩显著被举荐并多次被提拔;又因为平定朱宸濠有功,得到朝廷嘉许慰劳,被加封为太子太保。

B. 李充嗣直言敢谏,不阿从权贵。刘瑾的党羽假借进贡的名义向地方百般索求,李充嗣直陈其弊端,但朝廷只是下诏禁止宦官手下的人征收索取的行为。

C. 李充嗣勇救国难,竭尽臣责。宁王朱宸濠谋反,李充嗣亲率军队,抵御叛军,并巧用计谋使叛军疑惧,为最终平定叛乱立下大功。

D. 李充嗣督治水利,卓有成效。兴修苏州、松江水利时,李充嗣开掘白茅港,疏浚吴淞江,仅用六个月就顺利完工,并写下《河渠志》加以纪录。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大馑,请发帑金移粟振之,时流民多聚开封,令煮糜哺之。

 (2)传檄部内,声言京边兵十万旦夕至,趣供饷,以绐贼。

答案

13B

14C

15D

161)年成大灾,李充嗣请求拨发库银,运来粮食赈济灾民,当时流亡的百姓多聚集在开封,他命人煮粥给他们吃。

2)在辖区内传令,扬言京军和边防部队十万人很快赶到,催促供给粮饷,来欺骗反贼。

【解析】

1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根据划线句上文的语境,应是针对正德时骤增内使五千人,粮亦加十三万石的显示问题,皇帝采纳了李充嗣的进言加以解决,故而应是帝用充嗣言而非帝用充嗣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的宾语,为一整体,故不能断开;监以科道官为介宾短语后置句,意为用科道官监督,故应在此处断开;内臣苛索毋纵的宾语,故中间不应断开;俱从之的主语为,故此处应断句为帝俱从之

1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C也可泛指官署发布的文书错。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并写下《河渠志》加以记录错,《河渠志》并非李充嗣所写,文中语详《河渠志》意为记载详见《河渠志》

16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关键点大馑译为大灾帑金译为库银,译为赈济译为粥。(2)关键点传檄译为传令部内译为辖区内译为催促译为欺骗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参考译文:

李充嗣,字士修,是内江人。是给事中李蕃的孙子。考中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任庶吉士。弘治初年,被授予户部主事。因叔父李临安是户部郎中,改任刑部。受牵连定罪,被贬为岳州通判。很久后,又改任随州知州,提升为陕西佥事,历任云南按察使。

正德九年,因政绩显著被举荐,多次升迁至右副都御史,并任河南巡抚。年成大灾。李充嗣请求拨发库银运来粮食赈济灾民,当时流亡的百姓多聚集在开封,他命人煮粥给他们吃。过了一个月,又给钱遣送他们还乡。当初,镇守宦官廖堂与刘瑾结党,假借进贡的名义,百般索求,接任者以此为常事。李充嗣説:近来宦官进贡,有古铜器、窑变盆、黄鹰、角鹰、锦鷄、猎狗等物,都是借名征收。另外又有拜见银、须知银以及侵占克扣驿站差役月钱、河工歇工钱之类,大约有十多种,苛酷摊派动辄几十万。他们左右办事的人,又私自在境内贱买东西,擅自征收商人税利。请求严行禁止。朝廷下诏只是禁止宦官手下的人征收索取罢了。正德十二年改任应天各府巡抚。宁王朱宸濠造反,李充嗣对尚书乔宇説:都城的守卫防御交给您,京城附近地区(的防卫)则由我来承担。于是亲自率领精兵一万人,向西驻扎在采石矶。派人进入安庆城中,命令指挥杨鋭等固守。在辖区内传令,扬言京军和边防部队十万人很快赶到,催促供给粮饷,来欺骗反贼。反贼果真疑虑畏惧。反叛平定后,兵部及巡按御史胡洁上报他的功劳。当时他已进升户部右侍郎,于是赐予诏书嘉许慰劳。有人建议兴修苏、松水利,朝廷进升李充嗣工部尚书并兼管水利事务。不久,世宗继位,派工部侍郎林文霈、顔如瓌协助他。开掘白茅港,疏浚吴淞江,经过六个月后完工。记载详见《河渠志》。

嘉靖元年,论列平定朱宸濠的功劳,加封太子少保。苏、松两地的粮食输送到内府。正德时迅速增加内使五千人,粮食也增加十三万石。皇帝采纳了李充嗣的进言,减少到原来的数额。又请求在常规赋税外完全免除每年为采办而征收的多余数额,由内府征收,用科道官监督,不要放纵内臣苛酷地勒索。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不久改任南京兵部尚书。嘉靖七年退休,去世。朝廷下诏追赠太子太保,謚号康和。

相关题目

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
 “吏不畏吾严,而提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
 “吏不畏吾严,而提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告诫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做到 ①坚
分析下图信息,可获得如下推论: ①国家的环保政策与经济
分析下图信息,可获得如下推论: ①国家的环保政策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相关性: ②国家完全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后才能考虑环境保护 ③当前我国的环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下列对三次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下列对三次科技革命表述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气时代”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使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
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
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意味着同盟会政治纲领中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意味着同盟会政治纲领中的哪项内容初步实现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的是                         
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的是                                            (     ) A、Cl2      B、2N2      C、Cu       D、CO2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