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小题。
清 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请简要分析“佳节清明桃李笑”一句中“笑”的表达效果。
(2)第三联表达了什么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小题。
清 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请简要分析“佳节清明桃李笑”一句中“笑”的表达效果。
(2)第三联表达了什么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1)“笑”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绘出清明时节桃花李花争相绽放的情态,与后文荒冢生愁形成鲜明对比(与下句中的“愁”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
(2)颈联借助典故表达了对奸佞小人卑劣无耻行径的鄙夷,对高洁品行的坚守(肯定、赞许)。
【解析】
试题分析:(1)题干问的是“请简要分析‘佳节清明桃李笑’一句中‘笑’的表达效果”本题考查诗歌炼字的技巧。题干已经明确给出目标,“分析‘佳节淸明桃李笑’一句中“笑”的表达效果”。答题的步骤:先解释该字的语境意,然后指出其手法,接着分析其写景的效果,最后分析其表情效果。“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一方面就自然节气而言正是初春时节,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一派生机;作者以一“笑”字既写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另一方面,清明是扫墓时节,又使人想到野田荒冢,不由抒发生死之悲,有感于人生价值问题。一笑一愁,是作者面对既是自然佳节又是扫墓时节的清明之景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情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值得重视的词,这些词使全诗增色不少。那么,哪些词是作者有意锤炼,用得传神的呢? 一般说来,有动词、形容词、叠韵词、运用修辞手法的词、词性改变的词、副词及数量词。比如本题“笑”就属于动词。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笑”在这里是“微笑”的意思。(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指出其表现手法。“笑”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绘出清明时节桃花李花争相绽放的情态。(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与后文荒冢生愁形成鲜明对比(与下句中的“愁”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2)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诗歌情感的体现方式,借助景物、事件表达情感,直接表达情感。“人乞祭余娇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作者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齐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向妻妾炫耀;与此相反,像介之推这样的人物,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其气节风骨之高重又如何!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标题、注释和诗中的“甘焚死”“不公侯”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