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现代文阅读(一)(共19分)母亲的中药铺甘典江①那时候,我

五、现代文阅读(一)(共19分)

母亲的中药铺

甘典江

①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除了新华书店,就是母亲的中药铺。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爱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②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③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④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名字曼妙的植物。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⑤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就是“甘甜之草”。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⑥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人参太贵,吃不起。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⑦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⑧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锁的西药店。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等同于诗人。相反,我害怕西药西医,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化学组织,成分复杂而可疑,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我实在难以想像,“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信赖。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最昂贵的感冒药更能帮我发汗,助我痊愈,至少,让我心暖。

⑨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耽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在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本文有删节)

15、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3分)

                                                                                  

16、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6分)

                                                                                  

17、赏析文章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18、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案

15.①点明药名与传统文化的联系。②表现“我”对中药的好奇心与亲近感。 ③丰富文章的内容。(每点1分)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此段文字,理解“中药”传统文化的关系,从字里行间理解作者对“中药”的情感,而作者喜欢“中药”又与“母亲”有着一定的关系。

16.①“我”的姓氏关联着甘草,与甘草有渊源。 ②“我”嚼着甘草长大,对甘草有特殊的感情。③甘草具有“甜味”,是处于那个年代的“我”充实、幸福的写照。④甘草使“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试题分析:在文中找到写“甘草”的文字,从与自己姓氏的关系,与自己生活经历的关系,从作者由“甘草”的甜味引发的联系等方面分析作答。

17 .①运用排比手法,有力地表达出“万物皆可入药”的发现,( 或:说明能医治疾患的并不仅仅是草木们,整个自然的一切,都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增强了艺术感染力。②用灵芝设喻,形象地表明母亲在我生命中的重要和尊贵(或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升华为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4分,答出一个方面得2分,大致意思对即可)

试题分析: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表达方面从运用的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抓住“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一句,体会作者对人际关系的理解。

18.①母亲这味“中药”,为“我”抵御世间的伤害。 ②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爱与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 ③形象地表达“我”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④呼应标题,深化题旨。(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试题分析:阅读其后句子“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体会作者对母亲一生关怀自己的感激之情,说明其深化主题的作用。

相关题目

曲辕犁的发明,是继汉代犁耕发展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
曲辕犁的发明,是继汉代犁耕发展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以下描述不正确的 是() A.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 B.长辕变曲辕,犁架变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对其叙述正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 A.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该线相吻合 B.它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C.它是
—Have you heard the story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No. Wh
—Have you heard the story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No. When and where does the story ______ ?      A. take up          B. take on            C. take place
 下列单位中,属于压强单位的是 A.g/cm3         B.N/kg
 下列单位中,属于压强单位的是 A.g/cm3         B.N/kg         C.N/m2     D.kg/m3
(2016上海市普陀区九年级12月质量调研(一模))阅读下文
(2016上海市普陀区九年级12月质量调研(一模))阅读下文 城市记忆 冯骥才 ①首先说记忆。人的记忆分两种。一种是不自觉的,一种是自觉的。前者
下列化学式可称为分子式的是  (    )A.NaNO3     B.NH
下列化学式可称为分子式的是  (    )A.NaNO3     B.NH4Cl     C.H2SO4    D.SiO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微博没有传统媒体“守门人”
果蝇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果蝇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____性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其中含有____对同源染色体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