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甲同学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①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② .
②小李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 (填字母)进行组装.小红在实验室中选用A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其反应原理是 .
(2)若使用F装置代替排水法收集氧气,应如何操作? .
(3)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4)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D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均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 .
(5)某同学一不小心将过氧化氢与氧化铁粉末混合,发现也有大量气泡产生,他联想氧化铁能否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请一起参与探究.
【猜想】氧化铁能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甲同学设计了三个实验:
实验一: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观察到有极少量的气泡产生,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缓慢分解.
实验二:在实验一的试管中加入Wg氧化铁粉末,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说明 .
实验三:待反应结束后,将试管里的不溶物滤出,并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质量仍为Wg.说明 .
【实验结论】甲同学认为氧化铁粉末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反思评价】乙同学认为要证明甲同学的结论正确,仅做这三个实验还不充分,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文字表达式.
【分析】(1)①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
②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2)根据用F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气体的性质确定验满的方法;
(4)从制取装置的气密性是否严密不漏气去分析;
(5)根据过氧化氢溶液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说明产生氧气速度慢,加入氧化铁后,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氧化铁加快了反应速度;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所以不仅考虑反应前后氧化铁质量不变,还需要考虑化学性质.
【解答】解:
(1)①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①锥形瓶;②集气瓶;
②如果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选择上述装置中的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在实验室中选用A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其反应原理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可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反应的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氧气;
(2)用F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再将氧气从b端通入,水从a端排出.
(3)因为能氧气支持燃烧,所以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口处,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收集满了.
(4)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说明瓶中没有收集到氧气.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却收集不到气体,说明装置漏气;故答案为:装置漏气.
(5)在实验一的试管中加入Wg 氧化铁粉末,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说明加入氧化铁后产生氧气的速度加快了很多,说明氧化铁加快了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将试管里的不溶物滤出,并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质量仍为Wg,说明了反应前后氧化铁质量不变;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所以不仅考虑反应前后氧化铁质量不变,还需要考虑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故答案为:
(1)①锥形瓶;②集气瓶;
②BC或BD;过氧化氢
水+氧气;
(2)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再将氧气从b端通入,水从a端排出.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口处,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收集满了;
(4)装置漏气
(5)氧化铁加快了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反应前后氧化铁质量不变;反应前后氧化铁的化学性质不变.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实验仪器的使用,装置的选择,注意事项,装置的评价,都将是中考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