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兄弟
赵宏欣
街心公园里,有一片针松林。说是林,其实也不怎么算林,也就那么七、八棵树。不过,那树大约有20几年的树龄,长得很高大。粗壮的枝条从树干上优美地斜下来,遮挡了大片的阴凉。树阴里搁着十来张小方桌,周围都摆着能半躺的椅子。另外,边上还有一个售货亭,亭子里有食品、饮料,还有香烟和啤酒。这个服务点的设置,完全是市场的需要,那些在街市上逛累想歇歇脚的人或一些休闲的人常来此歇息。
我从县里来,上午办成了一件事,已近中午,下午还有件事要办呢,这段空余时间没事,便又来到了曾来过的这里。我要了两个茶鸡蛋和一听冰镇啤酒,便很舒坦地坐在了针松树下的凉荫里。
“先生,擦鞋吗?”我面前出现了一个擦皮鞋的,有40多岁的样子,穿着很土,身上脏兮兮的,腰里系着一条不干净的蓝围腰。
我望望皮鞋,皮鞋是该打油了。鞋面不再光亮,露着干涩。他看我有擦鞋的意思,便报出价来。“先生,擦一双两块。”我点头同意了。
他开始为我服务。先是在我的脚下垫上一个小木垫儿,增加一些高度,然后用硬纸片护在我脚踝的周围,接下来是清理鞋面上的污垢、擦油和打磨……我半躺在椅子上,仰脸望着有白云的蓝天,享受着他的服务。
“刚才找你的那个人是你的朋友?”我偏过脸问他。因为我刚才在剥茶鸡蛋的当儿,不经意地看到他在会见一个人。那人穿着很旧,面色很瘦,腋下夹了一个脏兮兮的编织袋。当时,他们离我稍远些,听不清他们的交谈,但从表情上可以看出他俩显得很亲密。
“不是,是我哥。”此刻,他的哥哥坐在一张方桌旁,百无聊赖地望着别处,一脸的菜色和愁容。
“你哥是干啥的?”
“捡破烂的。”
他哥俩也真够难的!我心里说。
“你哥在那儿坐着,好像在等你有事。”我猜测着,因为像他那样穿着的人,如果没有事,是不适宜坐在小方桌旁的。
“他在等我要钱呢!我嫂子有病了,要做手术,得一万两千块钱。他在家东抓西借,落了一屁股债,还是拿不起,就来向我借,说要三千。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谁让我们是亲兄弟呢!这不,你这双鞋擦完,我就整整凑够三千块钱了。”他说着,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我很受震动,因为我将要付出的这两块钱,能使他凑够三千块的整数,去完成一个承诺和亲情的奉献。
“你嫂子得的什么病?”我关切地问。
他叹口气说:“-----胃癌。”
他嫂子怎么摊上这个病?没钱人得不起这种病啊!
“这三千块钱说是借我,其实我不准备要了,我嫂子待我好着哩,这钱能救她的命,也算我的一片心意。”
我赶忙从口袋里掏钱,说:“钱先付给你,让你哥先走,治病要紧哪!”
他说:“不碍事的,马上就擦完了。再说,治病急是急,也不差这一会儿。”
他蹲在那儿给我精心地擦着皮鞋,像擦磨着一件贵重的工艺品,那种样子使我颇为感动。那刻儿,不知怎的,我的心里竟涌起了一汪情感的潮水。
然而,他并没有发现我情感的涌动,只在那儿专心地抖着膀子擦皮鞋,最终将我的皮鞋擦得锃光瓦亮。
擦完皮鞋,他还在我的脚面上,用拳头娴熟地使劲捶着,一阵咚咚的声响。顿时,一阵舒服味道,从脚面涌向全身,使人颇为舒畅。
他接了我的钱,迅速地走到他哥哥坐的桌前,从裤兜里掏出一把叠得较为整齐的钱钞,又将我付他的这两块钱排列进去,递给了他的哥哥。
哥哥哭了, 他却没哭,难过地把脸面扭向一旁。
哥哥起身走了。他望着哥哥的背影,也用手指摸了摸眼眶。突然,他像想起了什么事似的,从兜里掏出一个干馒头,迅速地撵过去,塞到了他哥哥的手里。
老远,我看着那一幕:他将干馒头塞到他哥哥手里的时候,他哥哥不要,又将馒头塞回他的手里。他们在那里反复地谦让着,最终那个馒头从他们手中不慎滑落,跌落到了地上,滚出老远。
那刻儿,我的眼睛模糊了,泪水不知不觉打湿了我的眼眶。
(选自《青年博览》)
1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两项是(6分)
A.作者写弟弟的出场,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说他“很土”“脏兮兮”,是为了映照人格的伟大。
B.文中通过细致、逼真的描写,将弟弟擦鞋的一系列娴熟的动作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了弟弟工作的细心与认真。
C.“我”准备提前付给他工钱,弟弟却拒绝了“我”,这说明与自己的职业道德相比,嫂子的病毕竟是次要的。
D.最后分手时“哥哥哭了,他却没哭,把脸扭向一旁”,这一细节告诉我们弟弟不是一个感情用事的人。
E.最后“我的眼睛模糊了”,是指“我”被眼前这感人至深的兄弟真情感动了,是作品主旨的一种深化。
12.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13.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弟弟”这一人物形象。(6分)
14.兄弟情深,感人至深。有人说这份令人感动的亲情,其实源于他们的贫穷,因为有句俗话叫“患难见真情”;也有人说人间亲情是最宝贵的,不会因贫富而变化。请结合文章,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阐述。(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