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行香子  过七里滩 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行香子  过七里滩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释】七里滩,又名严陵滩,即当年严光垂钓处。严陵,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不受高官,垂钓于风光秀丽的富春江七里滩。

18.简要赏析“鱼翻藻鉴,鹭点烟汀”句。(4分)

答:                                                                        

19.请根据上下文,分析“但”在词中的作用。(4分)

答:                                                                        

答案

18.

①诗句描写了鱼儿在明镜似的水面畅游,白鹭在烟波浩淼 的沙滩栖息的图景;②练字精美。着一“翻”字,写出了游鱼的自在闲适,着一“鉴”字,描写出了水面的平静清澈;着一“点”字,描摹沙洲朦胧背景下白鹭的素洁淡雅;③与上句描写水面的平静相呼应,动静结合;④写水中有鱼,汀上有鹭,点面结合,生机盎然;⑤借景抒情,表现作者热爱自然、淡看功名的思想情趣。(答对①点得2分,答对其中任何3点即可。)

19.

①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严陵滩的风光,引发“虚老严陵”的感叹,由“千古空名”的感叹,回归到对自然风景的赞美旷达人生的体味。(3分) ②深化主旨(表达感情)的作用;“但”既有对功名利禄的蔑视,也有对生活的热爱对历史的深沉思考。(2分)

【解析】

18.

试题分析:

上阕头六句描写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平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词人用简练的笔墨,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江面风光,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9.

试题分析:下半阕以山起,以山结,中间插入议论感慨,而以“虚老”粘上文,“但”字转下意,衔接自然。结尾用一“但”字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三个跳跃的短句,又与上半阕“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遥相呼应。前面写水,后面写山,异曲同工,以景结情。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动闪烁、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题目

有以下结论:        ①函数的增区间是;  ②若幂函数
有以下结论:        ①函数的增区间是;  ②若幂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则该函数为偶函数;        ③函数的值域是.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杜甫《登岳阳楼》中形象逼真描绘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巨
杜甫《登岳阳楼》中形象逼真描绘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巨大形象的诗句是“                      ,                    ”,由个
如图,AB是⊙O的直径,∠ABC=30°,OA=6,则扇形AOC面积为( )
如图,AB是⊙O的直径,∠ABC=30°,OA=6,则扇形AOC面积为( ) A.2π    B.4π     C.6π    D.8π
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其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界线大致是
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其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界线大致是(    ) A.黑龙江省漠河至云南省腾冲一线     B.黑龙江省黑河至云南省腾冲一线 C.大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磷晶体中,微粒之间通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磷晶体中,微粒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键角60℃ B.由主族元素构成的某离子化合物中,一个阳离子和一个阴离子核外
计算机中常用十六进制,采用数字0~9和字母A~F共16个计数
计算机中常用十六进制,采用数字0~9和字母A~F共16个计数符号与十进制得对应关系如下表: 16进制0123456789ABCDEF 10进制0123456789101112131415  例如用十六
一位同学拿了两块三角尺,做了一个探究活动:将 的直角顶
一位同学拿了两块三角尺,做了一个探究活动:将 的直角顶点放在的斜边的中点处,设.   1.如图(1),两三角尺的重叠部分为,则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A.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A.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        B.南方地区人口比北方少 C.昆明——哈尔滨一线的以西人口密度在10人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