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

“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 “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20.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1.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3分)

 

22.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3分)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23. 段加点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2分)

                                                                                                

24. 读了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感悟联想。(3分)

 

答案

20.2分)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或:读书的精髓关键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或:既能“入”又能“出”,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21.3分)首先提出文章中心论点。(1分)然后从“入”与“出”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论证了其在阅读中的意义和运用。(1分)最后再一次明确中心论点。(1分)

22.3分) 第②段,(1分)这段文字引用叶圣陶的话阐述了“通过文字和作者会面,了解作者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的内容。(1分)与第②段所阐述的 “阅读中的‘入’是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的观点一致。(1分)

23.2分)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或: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

24.(3分)围绕“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来谈感悟联想。

相关题目

下列食品添加剂与其说明错误的是A.食醋——酸味剂     
下列食品添加剂与其说明错误的是A.食醋——酸味剂           B. 亚硝酸钠——咸味剂C.碳酸氢钠——疏松剂        D.苯甲酸——防腐剂 
【2013年·山西省】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7~11题
【2013年·山西省】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7~11题。(12分) 马    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敌虽
The weather was        cold that I didn’t like to leave my room. A.real
The weather was        cold that I didn’t like to leave my room. A.really                B.such               C.too             D.so  
故渔者歌曰:“           ,             ”
故渔者歌曰:“           ,             ”
若,则下列各式中成立的是(    )                
若,则下列各式中成立的是(    )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截至2013年5月,全国已确诊13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截至2013年5月,全国已确诊131人,37人死亡,76人痊愈,其余继续接受治疗。受此影响,不少地方市民加入“预防大军”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pH=6.5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B. 0.1mol • L-1的N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pH=6.5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B. 0.1mol • L-1的Na2CO3溶液中:c(CO32-)+c(HCO3-)=0.1mol • L-1 C. 常温下,等体积的0.2 mol • L-1的盐酸与0.2 mol • L-
已知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大小顺序为C>A>B>D>E;A、C同
已知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大小顺序为C>A>B>D>E;A、C同周期,B、C同主族;A与B形成离子化合物,A2B中所有离子的电子数相同,其电子总数为30;D和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