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首联,诗人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君”分别,而今一听到秋蝉的鸣叫,诗人又故地重游与“君”共话别情。
B. 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时令。
C. 颔联写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秋风回来了,一年不见,秋风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此联正面点题。
D. 颈联描画出“马思边草”、“雕眄青云”的形象,正所谓“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时节,安能激壮心”。
E. 尾联直抒胸臆,“扶病上高台”而“四望”,与老杜的“百年多病独登台”所抒之情不谋而合。
18.本诗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分析其作用。
17.AE
18.①“动”和“开”两词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鸷雕那种“聆朔风而心动、眄天籁而神惊”的形象。它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与“盼”,还显示出一种潜藏的力量,似乎让人们感到,只要时机一到,它们就可以或奔驰沙场;或博击长空。②又从侧面渲染了秋风秋色的魅力。③用了比兴的手法,以“马思边草”、“雕眄青云”起兴,为下文抒情蓄势,写诗人豪情不减,扶病上高台,表达了诗人对秋的喜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共6分)
【解析】
17.试题分析:A项,对象错。“秋风”深情地回忆起……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 E项,我就是抱着这衰病之躯,也要登上高台,放眼四望,为秋光引吭高歌!表现出他对秋的爱,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杜诗则写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18.试题分析:注意从炼字,比兴手法的运用和景物渲染的较多作答。
点睛: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从炼境和炼手法的角度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