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得抄袭材料。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根据气象学上的定义,“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的现象。而“雾”,则是水汽比较重时,“干尘粒”吸水,最终结成云雾滴,使能见度进一步降低;低于1公里时被定义为雾,而能见度在1-1O公里时则被定义为轻雾。
在没有太多人为污染时,① 也被称为“干尘粒”。当空气中水汽较多时,某些吸水性强的“干气溶胶粒子”会吸水、长大,并最终活化成云雾的凝结核等,产生云雾滴。由于干气溶胶粒子和云雾滴都能影响能见度,所以,能见度低于10公里时,可能既有干气溶胶的影响(即导致霾的产生),也可能有② (即导致轻雾)。一般情况下,当雾和霾同时存在时,我国区域性③ ,会被称为“雾-霾”现象。
①干气溶胶粒子②雾滴的影响(云雾滴的影响)③能见度低于10公里的空气普浑浊现象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此题可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作答。由第一段可知,“干尘粒”是“极细微”的粒子。第二段第一句为概括性语句,故①可从后面语句的具体说明中找出符合这一特点的“干气溶胶粒子”即可。根据“由于干气溶胶粒子和云雾滴都能影响能见度,”可得出②为云雾滴的影响;由第一段“霾”的定义可得出③应为“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的现象”。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例如本题可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推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