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     当年,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

    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è)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读音。有人请教他: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què),你却不予纠正呢?”先生笑着反问道:有这个必要吗?”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术及其价值,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他在国难、家恨和个人的不幸中,为学术付出了一生。

    1937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女儿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因为他只想尽快离开沦陷区。

    离开北平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书到长沙,就悉数被毁于战火。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将主要依靠记忆了。

    就在这样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完成了两部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下地板,你就马上跑去。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说:我不写完这两稿,我不死。

    流亡途中的工作条件惊人恶劣,在挡不住风雨的茅草房里,陈寅恪就着箱子,汗流浃背地坐在小凳上写文章.为了给他补充点营养。家里养了一只母羊,他在下课后带着女儿放羊,父女闲聊着走过山间小路,那是他难得的愉悦时刻。

    19441212,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他在成都的医院做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功。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

    远在美国的胡适把西方医生的最后诊断结果写信告知陈寅恪。他在当是的日记中写道:我写此信,很觉悲哀。

    57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没有人可以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交字泄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

    1953年,病中的陈寅恪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受震动。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开始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

    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雏纪念碑的碑文中。在这篇广为流传的碑文里,陈寅恪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提出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

    《论再生缘》完成了,但无法正式出版,陈寅恪只能请人用蜡版刻印,分送友人。他在文末题诗:文章我自甘沦落,不觅封侯但觅诗。这是他心境和志趣的隐喻。

    1958年,陈寅恪已成学术界拔白旗的对象。他不再教课。他说:他们不要我的东西,不是我不教。他依然坚持用文言文写作,坚持用繁体字竖排出版自己的著作。

    19618月,阔别l2年的挚友吴宓来访。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别传》。

    书写得很艰难。为了这部85万言的百科全书,陈寅恪用去整整10年。柳如是的遭际,触动了他对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抗日战争的家族以及自己身世的感怀。这部痛哭古人,留赠来者的书,忽庄忽谐,亦文亦史,极其丰富的史料与穿插其间的陈寅恪的感悟融为一体,浓缩了他一生的学养和志趣。也许,晚年的陈寅恪是以这种智力较量来安慰他那寂寞的心境。

    《柳如是别传》完成于l964年,陈寅恪74岁。五年后,l96910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79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

    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

1.文章题目说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联系全文,说说他的一生是怎样奉献于学术的?请分点简要概括。

2.作为一篇传记,本文在叙事上有何特点?

3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及作用。

4.陈寅恪一生为学术而活着,关于治学,他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和当前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不关心姓名,关心学术;几乎没有参考书籍,却能完成两部中古史论;流亡途中,坚持写作;失明后,睁着眼讲课,目光如炬;病中开始探讨学术新领域:成为拔白旗的对象时,他坚持信念,不肯屈志从俗;用十年时间创作《柳如是别传》。

2.全篇基本运用叙事的方式来表现人物而非主观议论,这样显得客观;文章在记叙陈寅恪的学术生命之时,按时间顺序来记叙,显得条理清晰。

3.他一生的学养和志趣都浓缩在他的学术成就之中,除了学术成就他不需要再留给人们什么,他不需要遗嘱;这样写文章戛然而止,含蓄隽永,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

    内容方面,学生如果回答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学术文章我自甘沦落,不觅封侯但觅诗这是他心境和志趣的隐喻等,可酌情给分。

4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这展示了陈寅恪独立坚持的一面——陈寅恪认为:读书治学,如果被世俗的力量或概念所束缚,那么很多保证研究成果时纯正而客观的,不是客观环境下得出的结果,很难说是真理,要想让真理得以发扬,必须摆脱包括意识形态等在内的世俗观念。他提出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这需要一个学者的高度,更需要一种勇气;这体现了他的毫不妥协的文人精神。

    如果学生不回答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这句话,但能准确理解文章,自圆其说,并结合现实分析,也可酌情给分。

相关题目

下列化学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同时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下列化学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同时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A.镁+氧气        氧化镁           B.氢气+氧化铜       铜+水C.乙炔+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后代中 A.表现型4种,比例为3:1:3:1;基因型6种 B.表现型2种,比例为3:1,基因型3
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
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下列选项符合依法行政要求的是( ) ①人民法院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审理企业破产
“大兴安岭,雪花飘飘;长江两岸,柳树发芽;海南岛上,
“大兴安岭,雪花飘飘;长江两岸,柳树发芽;海南岛上,鲜花盛开.”这是王先生出差一周时间内拍下的三张景观照片的描写.你认为造成三地气候
有两个相同的电流计改装成的量程不同的电流表和,的量程
有两个相同的电流计改装成的量程不同的电流表和,的量程是的2倍,则(  ) A.若串联起来,两表指针偏角,两表示数相等 B.若串联起来,两表指针
 (1)设函数f(x)=(0<x<π),如果 a>0,函数f(x)是否存在最大
 (1)设函数f(x)=(0<x<π),如果 a>0,函数f(x)是否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如果存在请写出最大(小)值;  (2)已知k<0,求函数y=sin2 x+k(cos x-1)的最小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碳酸钙溶于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 + 2H+ = Ca2++ CO2↑+H2O 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 C.用铜做电极电解CuSO4
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值为(    )A.2   B.  C
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值为(    )A.2   B.  C.  D.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