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谁的电话何燕老葛终于赶在快递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谁的电话

何燕

老葛终于赶在快递公司下班前把月饼寄出。

团圆之夜,主任看老葛一人在家,便请他到自己家喝酒。主任还说,他要好好向老葛学习怎样教育孩子。

老葛老来得女,为了女儿小若能考出好成绩,可谓劳心劳肺,烟不抽酒不喝,挣断脊梁筋大手大脚为小若买书,送学习班。用别人的话说,这些年,老葛为了孩子活得极其不男人。

小若的高分数给老葛长了不少脸,从玉城小学到玉城高中,多少次家长会,老葛都被请到主席台就坐。高考后,老葛还被请去演讲。

“老葛兄,在做父亲方面,我要向你学习。来,我敬你。”主任举起酒杯,老葛惶恐地站起来,主任“吱”的一声把酒喝了下去。老葛觉得主任喝得很有型,很有风范,很男人。搁以前,主任是不用正眼瞧自己的,更别提敬酒。老葛也想大男人—回,像主任一样“吱”的一声喝下去,可刚喝一半,就被呛住了,憋红着脸直直地僵着。等缓过了劲,老葛才喝下剩下的半杯酒。

“老葛兄,你教子有方呀,你家小若九年时间就完成了十二年的学习,现在进的还是名牌大学!”主任竖起大拇指,“连跳三级。”

“哪有?小学跳了两级,初中才跳了一级。”老葛打着酒嗝习惯性地回答。这话回答主任是头一回,可回答三亲六戚左邻右舍像背九九乘法口诀。小若成长的这些年,老葛跟他们也只有这几句话了。从孩子一驻扎在婆娘的肚子里,老葛就开始忙胎教,接下来忙这教忙那教,一忙就是十六年。

“爸爸,爸爸,你是我的大树!”主任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主任看了一眼,把电话掐了。“老葛兄呀,不怕你见笑,做为家长,我是失败的。我儿子今年连三本都考不上,现在还拒绝复习,跑去读什么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主任的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主任看了电话一眼,又想掐掉。

老葛问:“谁的电话?毛毛吗?接吧!”

主任一接通就说:“毛毛,你如果不回来复习,别想我搭理你。”

“老爸,别气坏身子,中秋节快乐!”电话那头传来毛毛的声音,“收到我给你寄的月饼了吗?你尝尝跟家里的有啥区别。”

老葛摇了摇微晕的头,看见月光从天空洒下来,像银色的缎子,扯都扯不断。老葛责怪自己,早一天给小若寄月饼就好了。

这时,老葛的手机也响了起来。老葛一看电话,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笑成了一团,像地球仪上密密麻麻的经纬线:“我家小若的!喂,小若呀……”老葛愣了一下,看了看主任,乐呵呵地说,“知道了,今天中秋节,我很快乐,你也要快乐!”说完,老葛埋怨,“这孩子,真浪费,千里迢迢打电话就为了祝我中秋节快乐!”

“小若懂事,不像毛毛。你看他都这年龄了,还把我手机接他电话的铃声设成《爸爸去哪儿》……”

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是短信!老葛看了一眼就删了,边删边说:“是婆娘的。不管她,来,咱俩继续喝,不醉不休!”

两个男人继续喝。

中间,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老葛看了一眼,没接。

“谁的电话?小若吗?接吧!”主任说。老葛摇晃着接电话:“喂,喂,你说什么……我不是,你打错了!”说完,捣鼓了几下手机,又灌起酒来。

酒局残余,老葛喝得醉醺醺的,手机再次响了起来,主任嘟哝:“谁的电话呢?”拿起老葛的手机一看,来电显示:“讨债的,别接!”

老葛人虽醉,可脑里还记得小若刚才的电话和信息。小若第一次来电话,只说了一句:“喂,这个月打一千!”就挂了。

过后又发来一信息:“还是打一千一吧,我看中了一条裙子!”

看老葛不回信息,小若第二次来电话:“看到信息了吗?打一千一!”老葛气急地说:“打错了!”话还没说完,那头已是忙音。老葛一气之下,把小若的电话备注名改成:“讨债的,别接!”

老葛醉倒下去时,脑里回现出小若给自己长脸的高分试卷外,耳边也回荡着小若这些年简洁的话语:小学时“我得了第一”,初中时“我又得了第一,汇三百”,高中时“我还是第一,汇六百”,到现在的“打一千”。没有问候,也没容老葛说话。像刚才,老葛多想跟小若说说你妈病了,我在医院忙了两天……当然,也有老葛不想说的,那就是他把家里唯一的月饼快递了。

老葛也想跟主任说,在做父亲方面,他要向主任学习。

可醉了的老葛什么都没说出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1期)

(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老葛活得极其不男人”,因为女儿学习开销大,而老葛为了孩子,不得不辛苦工作,不抽烟不喝酒,劳心劳肺,在别人眼中活得不像男人一样洒脱。

B.主任的儿子毛毛虽然成绩不够优秀,不懂事,实际上却是一个乐观向上、重亲情、有主见的青年。

C.小说构思精巧,描写了两个父亲中秋节喝酒的场景,通过人物对话和孩子们打来的电话,巧妙地将两个孩子进行了多角度的对比。

D.从主任两次想掐掉儿子来电的举动看,主任对儿子极为不满,儿子不听他的话复读,却读一个职业技术学校,他对儿子的前途深感绝望。

E.小说的结尾写老葛醉了,想和主任说说真心话,却什么都没说出来,因为他能理解主任,主任的孩子学习不好,也很烦恼。这样写,言简意丰,回味无穷。

10.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葛”这个人物形象。

11.有人说,小说的标题“谁的电话”应该改成“寄月饼”,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9.选A.C各得3分,其它选项不得分。

10.①任劳任怨。作为父亲,为了孩子,他劳心劳力;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妻子住院也没告诉孩子。②关爱孩子。中秋节,把家中唯一的月饼寄给了孩子,还责怪自己寄迟了。③爱面子。孩子明明是打电话来要钱的,可他却撒谎说孩子是打电话来问候节日的。④只关注孩子成绩而不关注孩子人格的培养。(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11. 示例一:同意改成“寄月饼”。理由如下:

①从情节来看,因为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中秋之夜,小说中又多次写到“寄月饼”,既写了老葛为女儿寄月饼,也写了毛毛为父亲寄月饼。 ②从艺术手法看,“寄月饼”一事让两个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③从人物形象看,围绕“寄月饼”一事,表现了三个人物不同的特点,老葛对女儿无微不至而令人心酸的爱。毛毛 的懂事体贴。小若的冷漠自私。 ④文章反复写“寄月饼”一事,层层深入地展现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揭示了小说的主旨。

示例二:不同意改。理由:“谁的电话”在小说中至关重要。

①“谁的电话”为题,能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②从艺术构思来看,“谁的电话”曾在文章中三次出现,“电话”将个在异地求学的孩子联系起来,使小说的场景、情节集中。③“谁的电话”引出两个父亲对待孩子来电的不同态度,也生动地表现了两个不同的心理;主任因儿子成绩不好而愧怍,因儿子重亲情而欣慰;老葛接电话时因女儿冷漠自私而难堪、气恼。④电话的内容让两个孩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成绩优秀情商低,一个成绩不好但情商高,从而引发人们对两个家长的教育方式的思考,有利于表现文章的主旨。(观点明确2分,理由每点2分)

【解析】

9.

试题分析:首先应仔细阅读文章,把握人物形象以及一些典型的技巧。D项,“对儿子极为不满”,“对儿子的前途深感绝望”,言过其实。B项,“不懂事”不对,毛毛是个懂事体贴的人,只是他的父亲认为他不够懂事。E项,老葛什么都没说出来,不是因为主任,而是因为他既为女儿的冷漠而感到难过、失落不愿说,又因为面子问题而不愿说。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

10.

试题分析:小说通过老马的语言、心理、动作刻画老马的形象。女儿的高智商,为老马赚足面子,风光无限。可这风光的背后,是老马内心的无奈。妻子住院,老马把家中唯一的月饼寄给女儿,但没有换回她的“节日快乐”的祝福,但在主任面前,还不能表现出来。老马对女儿的无微不至的关爱,使女儿对父母冷漠自私,可见他缺乏对孩子的人格培养。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题干问的是“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葛’这个人物形象”,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比如本题,可以抓住老葛的言行举止进行分析。

1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从情节设置、刻画人物形象、揭示本文主题等角度作答,从结构上分析,可以答出“寄月饼”是文章的线索;而“电话”将个在异地求学的孩子联系起来,使小说的场景、情节集中。从人物形象分析:“寄月饼”和“谁的电话”都让人物形象形成对比。从表现主题上看,两个标题都有揭示主题的作用。两个标题,各有理由。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题干问的是“有人说,小说的标题‘谁的电话’应该改成‘寄月饼’,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说明理由”,首先明确答题的模式,应为观点+理由,先明确观点,然后再依据文本陈述理由。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思考: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3.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4.如果以问题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思考”的作用。

相关题目

关于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从
关于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从氟到碘,它们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B.从氟到碘,它们单质与氢气
关于图中a处煤炭基地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世界少
关于图中a处煤炭基地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世界少有、国内罕见的优质主焦煤 B.是全国极为宝贵的低硫、低灰、高发热量优质动力煤     
符号“”表示一种运算,它对一些数的运算结果如下: (1)
符号“”表示一种运算,它对一些数的运算结果如下: (1),,,,… (2),,,,… 利用以上规律计算:         。
Nina is clever but kind of lazy. If she _________harder, she _________ better gr
Nina is clever but kind of lazy. If she _________harder, she _________ better grades.                              A. will work; gets     B. works; will get     
某气态烃A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1.875 g/L。其核磁共振氢谱有
某气态烃A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1.875 g/L。其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组峰,峰面积比为2︰1︰3。A有如下转化关系:   已知:① ② 2RX+2Na→R一R+2NaX(RX为卤代烃
生物实验中经常要设计对照实验,以下对照实验设置正确的
生物实验中经常要设计对照实验,以下对照实验设置正确的是      A.研究氧浓度对植物呼吸的影响要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 B.研究细胞核的功
英语儿歌“Old macdonald has a farm”中涉及的小动物,确能被幽
英语儿歌“Old macdonald has a farm”中涉及的小动物,确能被幽默的合成大师们合成出来,其结构式与动物形状相似,下图Serpentenynenynol(蛇式二烯炔醇)就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能跟质子结合的是A.NH3       B.H2O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能跟质子结合的是A.NH3       B.H2O        C.CO32-          D.NH4+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