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答案

【分析】A、某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交于一点,此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升高而上升时,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的饱和溶液,在温度降低时会析出晶体而使溶液中溶质减少;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的饱和溶液在降温时会因溶解度增大而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的组成不变;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D、根据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由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可计算此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可得知此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

B、物质甲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可判断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B正确;

C、随温度降低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因此,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因析出晶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而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因溶解度增大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且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仍大于t3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可判断,降温至t1时三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故C正确;

D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为40g,则此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8.6%40%;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评】对于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可由此温度下的溶解度计算求得,即溶质质量分数=×100%

 

相关题目

21世纪化学的最新定义为“化学是一门创造新物质的科学”.
21世纪化学的最新定义为“化学是一门创造新物质的科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CO2合成可降解的聚碳酸酯塑料,可以实现“碳”的循
     Last year in my high school child-development class,each student had
     Last year in my high school child-development class,each student had to take the “Think-It-Over” baby home for a night to get a taste of parenthood. It was a Friday night when my turn c
直线ax+2by=1与圆x2+y2=1相交于A,B两点(其中a,b是实数),且
直线ax+2by=1与圆x2+y2=1相交于A,B两点(其中a,b是实数),且△AOB是直角三角形(O是坐标原点),则点P(a,b)与点Q(0,0)之间距离的最大值为.
读“某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下图),据图完成影响
读“某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下图),据图完成影响该农业地域类型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气候条件       
极坐标方程(-1)()=0(0)表示的图形是 (A)两个圆   
极坐标方程(-1)()=0(0)表示的图形是 (A)两个圆                              (B)两条直线 (C)一个圆和一条射线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
 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 A.南北极圈;       B.赤道;    
 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 A.南北极圈;       B.赤道;       C.南北回归线;      D.本初子午线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