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g;
(2)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3)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 (选填“>”或“=”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g;
(2)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3)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 (选填“>”或“=”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分析: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解答:
解:(1)由曲线图可看出: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2)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加水或降温.
(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20℃,甲物质析出晶体,而乙物质的溶液不析出晶体,反而变成不饱和溶液,因此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一定小于100g,乙物质溶液的质量还是100g.
故答案为:
(1)40g;
(2)加水或降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