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文章。
2016年11月1日,是西方传统的万圣节。以往,这个在西方国家流传已久的传统节日对于中国人来说只是听说,但在今年,我国很多城市的年轻人们也热热闹闹地过起了万圣节。他们会买万圣节各种鬼怪服饰,他们会提着南瓜灯向人讨糖吃,他们会在微信微博里晒出自己的各种扮鬼怪相,各大商家和电商平台也竞相推出各种过节攻略。万圣节在中国受热捧,引起了国内舆论的关注。国人热衷于过洋节,有人将其斥为“崇洋媚外”,也有人认为没必要大惊小怪。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对待“洋节日”要多一些理性态度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各国文化不断涌向中国,西方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圣诞节等一些“洋节日”流入中国,并获得了许多人的青睐与追捧,但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既有交融,也有碰撞,这次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平安夜组织学生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并封校禁止学生外出过平安夜,谁过圣诞就处分谁的新闻,虽然旨在希望学生不要盲目崇洋媚外而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种强制性做法确实不够理性,看待西方节日文化过于片面性,令人深思。
毋庸置疑,圣诞节、情人节等流入中国并成为一种流行,其本质是中国文化包容性产生的结果,但圣诞节是耶稣的诞辰纪念日,在西方人眼中耶稣是他们的精神寄托,而对于不信奉基督教甚至根本不了解基督教的中国人来说,过圣诞节的形式要大于内容,也仅限于追求“时尚”而已,似乎不过就“out”了。当然,对于这些“洋节日”在中国的盛行,商家炒作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以此为契机开展各种形式的打折促销活动,推动“洋节日”消费的同时,无形中也加深了人们头脑中洋文化的印象。仅以圣诞节为例,平时10元钱能买三斤苹果,而到圣诞平安夜在苹果外面加上几张华丽的包装纸后身价倍增,10元钱只能买一个苹果,但许多人明知“贵”却不在乎,照样疯狂购买,只为享受那一刻的时尚和浪漫。
实际上,我们正确对待西方节日文化带来的冲击必须采取理性态度,不能盲目崇洋媚外,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就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明确指出:“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实际上,受历史宗教文化的影响,西方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洋节日”都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尽管宗教大都是劝人向善的,但在我国崇尚宗教信仰自由,没有对这些节日做出硬性规定,而对于那情人节、愚人节等带有一定西方生活情趣的节日则完全随兴所至,对于母亲节、父亲节等既带有西方浓郁的浪漫情调又符合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节日,我们则予以提倡推广,以期不断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不断提高民族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当然,我们对待“洋节”应当更加理性和从容,在热热闹闹过西方“洋节日”收到祝福、礼物而感到快乐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我们自己的节日,更不要在盲目追随西方节日潮流中迷失自我,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不崇洋媚外,也不固步自封,而是在适当吸收西方节日文化精华的同时,不断创新发展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让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大放异彩。
【解析】
试题分析:立意角度:
1.对于“洋节日”不要盲目追捧
--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要去了解,而不是盲目地热闹过节--更不能冷了自己的传统节日,忽视了自己的传统文化而去追捧“洋节日”
2.洋节日进入国人的生活是很正常的,也有其积极的意义--中国对外开放,东方文化对世界各地文化的吸纳和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年轻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乐于尝试;过洋节日,气氛比较轻松热闹,为生活增添乐趣,减轻压力--洋节在中国流行,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商家的推动,也说明了商业文明的发展对文化交流、融合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引入洋节,并不等于本土节日的丧失,东西方各类节日的交流、融合对于推动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感情融合,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