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2年对山西49村农民调查,有10 780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2年对山西49村农民调查,有10 780亩土地被出卖;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调查,有12.52%的农民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忻县调查,在被调查的2 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  

    材料二  邓子恢在《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中指出:“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的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的影响。……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这些生产中的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把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

    材料三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

    材料四  1955年7月毛泽东约见中央农村工作负责人邓予恢,毛泽东主张1956年要在65万个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到130万个,但邓子恢坚持只按照原计划发展到100万个。后来毛泽东批评邓子恢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像一个“小脚女人”一样走路,东摇西摆,老是埋怨别人走快了,满脑子无穷的忧虑和数不清的清规戒律。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农业合作化的作用。

  (2)材料三中某些农民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3)邓子恢、毛泽东争论的焦点是什么?请判断谁的观点正确,并说明理由。

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农村重新出现土地买卖、租佃、高利贷盘剥等现象。材料二反映了农业生产遇到了生产资料困难和自然灾害的较大影响。实行农业合作化,可以防止农村的两极分化和剥削现象的重新出现,也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2)说明农业合作化的速度过快,与当时农村生产力状况以及农民的思想认识水平不适应。

(3)焦点是合作化的速度问题。邓子恢的观点正确。理由是材料三表明合作化速度过快引起了部分农民的不满,给生产造成一定的破坏。


解析:

本题考查建国初期农村土地改革及其相关内容,通过材料可加深对农村土地改革的理解。解本题的过程中,阅读和理解材料是关键,因为答案与书本知识关系不大,主要来自材料。第一问前半问答案完全来自材料,后半问则注重对分析能力的考查,难度中等。第二问则是从一个新的视角认识农业合作化,教材依托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后期,对农业、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以致遗留了一些问题”,要结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来解答。第三问考查综合归纳能力,通过阅读材料找出其争论焦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解答要求层次分明,语言简洁

相关题目

读“地质构造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B两
读“地质构造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B两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____处,属于向斜的是_________处。 (2)图中A处地形成因_________,B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铝箔发暗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铝箔发暗    C.烧碱变质        D.镁带变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
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
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C.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    D
新学期小明所在班搬到一间新教室,但是上课时小明却感到
新学期小明所在班搬到一间新教室,但是上课时小明却感到油漆黑板因“反光”刺眼而看不清上面的字。现在许多学校都使用一种用毛玻璃做的黑板,
2014年 5月东京世乒赛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
2014年 5月东京世乒赛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的作 用,把世乒赛事和世乒精神、世乒理念传递到千家万户,受到了国人和世人的好
下列物质中,能与乙酸发生反应的是(    ) ①石蕊  ②乙醇
下列物质中,能与乙酸发生反应的是(    ) ①石蕊  ②乙醇  ③金属铝  ④氧化镁  ⑤碳酸钙   ⑥氢氧化铜A.①③④⑤⑥              B.②③④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是方程的两个根,则此直角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是方程的两个根,则此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半径为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题目